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深度好文:竟然有人质疑会有粮荒?

发布时间:2019-06-17      来源: 北纬财经社    点击:

 

竟然有人质疑会有粮荒,这个大家顺着思路走一遍就明白了。

 

第一个问题,现在谁在为14亿中国人种口粮?大多数人都明白,青壮年现在都漂在城市里,农村空巢,只有老人和留守的妇女在家种粮食。70后可能还懂点种地,80后很少人有人懂了,90后可能连自家地头在那里都不知道。

 

问题来了,留守妇女最后都会随男人进城,等这一代老人老去了,这地谁来种?

 

农村儿童出生率越来越低,孩子越来越少,为节省开支,国家有意识的把教育,医疗都向人口集中的镇城发展,撤点并校,抛弃了一村一校的方针,农村里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看下这些年农村学校数量,触目惊心!从小学就得开始寄宿!不然要凌晨5点,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

 

农村女孩绝大多数上学初中就离开家乡去城市打工了,有的小学读完就走了,很多最后都留在了打工地成家了,导致农村现在婚龄女孩儿数量极具下降,农村男孩同样,小学或者初中毕业出门打工,由于适龄本地女孩数量越来越少,婚嫁开出的条件也越来高,大多要求在县城买房,还要高额的彩礼,成了未来农村几百万光棍娶妻无法逾越的门槛,加上这些年来愈发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光棍数量只会越来越多,现在只要是女的,连二婚的带小孩子的都非常抢手,这些在以前是无法想像的。

 

 

到城里去,机会可能还多一些,因城里女性多。恶性循环就来了。因为大众对离婚已经不再忌讳,导致新一代农村家庭婚姻家庭观念急剧变化,村里结了婚的,婚姻也不稳定,离婚率攀升,或婚也不离了,分居两地,最后结局大多数远走他乡,进去城市。

 

随着国家刻意推进城镇化,农民在很早前就有了另一个奇葩的称呼叫农民工,以前青壮年农民工会在农忙季节回乡抢收粮食,这些年已经看不到这种情况了,回来路费加上当误的时间成本,已经超过了粮食收入,两边一均衡会选择出钱找人帮收粮食。

 

现在明白了么?再过年农村或者农民已经没有了对土地的情感,已经没有了种地的意识了,这种思想上的改变,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必然看到现实的结果了。

 

农村已经从人口结构,思想观念,家庭家族文化 等所有维度,彻底的坍塌了,等现在留在农村这代 受到传统农业思想惯性,看到撂荒的土地就会本能的撒一把种子的老人老去后,新一代农民已经从经济上,文化上,时间与空间,思想上彻底脱离了农村了,诺大的中国农村,后续无人!

 


 

没人打理的土地,除了撂荒长草,将一无是处,更可悲的是 ,竟无人为那些撂荒的土地心痛!因为已经没有农民了!没有农民种粮食,粮食要从那里来?

 

第二个问题,没有农民种粮食,粮食要从那里来?

 

靠进口么?全球所有能交易的粮食全运到中国来都不够!中国为什么现在能以极低的价格进口到粮食? 那是因为现在还有自产量打低,等到国外粮食用价格彻底冲垮自产产业后,就是伸着脖子向别人要饭吃,人家定成什么价,就得是什么价!商人都是逐利的,卖10块人都有人抢,只有再提价,而不可能按成本卖良心道德价。

 

虽然现在由于汇率等原因,能用低价拿到大量粮食,但是无论从量 还是价 上讲,中国绝对不能把希望押宝到进口粮食上!那是要亡国的。

 

传说之中的“新农业",土地流转出来的大农场 机械化能不能为国人提供 低价足量的粮食?

 

先说土地流转!接手的农场主目的是要赚钱,这是无容质疑的,也无可厚非的。

但他比农民自耕地多出一份 土地的租金,而这份租金的定价正是农民自耕的收益价格,如果给不到,农民宁可荒着也不会流转!大规模采购农资,机械化种植的差额,能不能覆盖这种土地租金呢?答案是否定的!

 

 

机械化种植提高的 单人效率,各位城市里的亲,明白了么?只能说一个人以前能种十亩地,现在一个人能管理100亩地了,只是提高了人工的效率,而土地的产出效率在机械化之后 相对人工精细管理是 降低的!

 

人工效率 与 土地产出效率是两个概念,同样100亩地使用机械化种植后,总产量不可能多,相反只会降低总产量!那么 可能 会有人说机械化后,降低了人工成本啊!总体算来成本还会降低吧。错了,大错特错!因为农民自己种自己的承包地,是不计算人工成本的!现在咱们吃到的粮食价格也是没有计入人工成本的价格!

 

如果加入人工成本,农民每年种地是倒贴很多钱的,单纯按工作时间公资算,随便找个工厂打工,去工地最便宜的小工,一个人 一个月的收入绝对要比种地一年的收入高!!那赔钱的生意农民为什么还要种地呢?回到第一个问题,现在种地的全是老人啊,靠文化的惯性,和土地的情感进行的这份工作,年轻人已经算清楚了帐,已经远离了土地了。

 

农民才是真正的 不以赚钱为目的,只是土地撂荒了心理上受不了,农民才是真正的靠情怀在工作的匠人。

 

现在结论就出来了,接手流转土地的农场主,付出了粮食收益定价的地租,多出了雇人耕种收割的人工成本,再加上大机械等农资的大资金的投入,而产出的粮食却因为国家不再兜底,口粮也要走出猪区线,价格波动风险,

 

讲到这里 你就明白了,新农业是一个高资金,高投入,高人力,高风险的产业!事实已经证明了,第一批冲进去种粮食的,没有几个能爬出来上岸的,基本都淹死在里面了!

 

再延伸一下,种粮食肯定找死,那种经济作物,种点果树,蔬菜什么的总可以吧,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于是流转的土地开始扎堆种菜,种果树,但市场消耗总是有固定的,产出一下多出很多。结果就是大家现在在新闻上市场能到的,某地多少万亩什么菜烂到了地里,采摘后价格不够采摘工人的工资。

 

所有农产品最后都会走猪区线,上跳下窜,去年5块,看着赚钱了,今天种吧,谁知道今天价格2毛钱!赚三年,只要亏一年就会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第一批新农业的农场主,都是勇士,大多数已经成了改革的牺牲品,无声无息的淹死在了新农业的浩瀚海洋里了。

 

依靠 新农业,大农场,机械化,土地流转来支撑14亿人吃饭问题是个伪命题,是死路一条。前几天看了份某视的报道,又说大农场行不通了,200亩的才最合适,呵呵

 

第三个问题 国家明知道后果,为什么还要推新农村,城镇化!

 

这个才是最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道理和现实,你一屁民都了解,都能推论出结果,国家难道不知道么?

国家当然知道,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因为国家在下很大一盘棋!!只可惜农民农村,以及以后的全部百性都是牺牲品,全部人一起为这盘棋买单。

 

国家看问题肯定是全局,高瞻远瞩,第一个,什么产业在支撑着国家这部列车全速进行,最重要的是产业当然是畸形的房地产!盖房,以后后续相关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工才能实现,这些人从那里来,当然是农村!

 

一二线城市汇集了全国资金就不用提了,四五六城镇的地卖的太多了,盖的房子消化不了,怎么办?又想起了农民,于是有就有了城镇化,鼓励农民回家乡买房,每平补助100到300,就像街头一样吆喝着 大跳楼了,大甩卖了,原价5000,6000 4000的东西,一概便宜100块拉!

 

鼓励一年回家过几天春节的农民工,在家乡买房子!还打出红章的文件,这种想法不知道那位哥们琢磨出来的,吭人不带这么吭的。

 


 

拆了城郊的土地,盖房子,偏远的地方,拆了农村的村子,赶农民上楼,平了农民的坟头,美名是还耕,实际是还耕的面积可以换成城市建筑面积指标,卖给到农村建楼的开发商。

 

好了,计划生育的功劳,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改变都需要把农民都要赶到城市里,农民却守着一亩地就是不走,怎么办?那就用低价进口粮食打压国内粮价,让农民种地无利可图,拆了农村的学校,让农二代,三代无学可上,把医院都建设到县城,先是女孩走了, 后来男孩儿走了,别说农村小孩了,让你们在农村连个媳妇都找不到。

 

现在基本成功了,把农民都赶走了,农村的老人只是时间问题,就会无声无息的湮灭到自己的土地里了, 农村坍塌的,第一波接着的农场主已经死的差不多了,这么多土地怎么办?这么多人的确要吃饭怎么办?下面会有人接手农场的,只是主体和现在第一批人不同的,到时他们是可以影响政策的。

 

为什么有地板油,没有地板粮?因为要把农民赶出土地,为国家接盘房地产,因为工厂需要人,因为城市服务业需要人,最后第二波接手的才真正是国家的主人,到时粮食价格会像石油一个垄断,全民将会会这些土地改革买单。

 

粮食危机肯定会来的,留给大家作准备的时间不多了。

 

从长远来看,民以食为天,粮定天下安,从播种到收成至少要一年时间,农业将会是最新一波的机会,至少能活下去。

 

摘自:北纬财经社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