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温铁军:30年弹指一挥间,现在是城市居民想到农村落户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 新京报    点击:

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公开发布。《意见》就农业人口转移、城市人才入乡、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统一城乡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等多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针对城乡融合中诸多焦点,本报采访了著名农业研究专家温铁军,他认为,“真正的融合,是城乡之间的自由交流、自由流动。所以说,《意见》恰逢其时。恰逢其时,是因为城市落户的限制确实没有必要存在了,但是农村落户的限制还没有完全打破”。

“这些年来,农村户口变得值钱了”

今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此次《意见》进一步提出“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同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

温铁军说,“我国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打通城乡二元壁垒的问题,此后30年中,已经有很多城市逐步放开了落户限制,比如石家庄,是最早放开落户限制的,但它的人口并没有因此增加多少。如今,30年弹指一挥间,最大的问题,是农民不愿意进城了”。

随着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的公共设施、社会服务、生活便利程度不断提升,温铁军说,“这些年来,国家在乡村十几万亿的投入逐渐落实,农村户口变得值钱了。以前是农民想变成城市居民,现在是城市居民想到农村落户”。

温铁军认为,在今天,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最重要的问题,已经不是能不能在城市自由落户,而是能不能在乡村自由落户,“我们一直在说城市人才入乡,但我觉得还可以更进一步。谁说只有人才才能入乡的,普通的市民为什么不能入乡呢?但问题是,谁为城市居民下乡解决户口?真正的融合,是城乡之间的自由交流、自由流动。所以说,《意见》恰逢其时。恰逢其时,是因为城市落户的限制确实没有必要存在了,但是农村落户的限制还没有完全打破”。

“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并不完全合适”

《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完善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环境”。

多年来,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福利的问题备受关注,此次《意见》提出要“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创业就业”,以此“规范招工用人制度,消除一切就业歧视,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机制,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制度”。

温铁军说,“当前有超过50%的农民出外打工,他们还是农民的身份,但已经不是原来的农民了。这一批人占据了农民中的绝对多数,他们其实已经在市民化,但我们的很多政策,却仍旧把他们当做传统的农民对待。所以保障他们同工同酬等权益,确实非常重要”。

不过,温铁军认为,对农民来说,他们最希望得到保障的,可能并不是工资性收入。

“有多少农民在生产线上打工?这些在生产线上打工的农民中,又有多少愿意一辈子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下工作?”温铁军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做法是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但这种做法并不完全合适。农民不是产业工人,他们是小有产者,是有土地的兼业工人,他们并不希望自己变成产业工人,而是希望在未来变成小业主”。

《意见》也提出了要“健全农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机制,和转移性收入的保障机制”。对此,温铁军说,“早在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之后,当时的农村政策研究人员就提出同权同利的观点。同样是所有权,应该是一样的,农民和开发商同权、农村和城市同权,同权必然也会同利,也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权益。”。

“要让农村的各种资源,真正实现价值”

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差异,一直是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此次《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

根据新农保的相关政策,对于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居民,可以按月领取每人110元/月的基础养老金。但这一标准,和城市养老保障的水平想差甚远。

多年以来,许多学者一直在呼吁城乡社保的统一。不过,也一直有声音认为,面对6.7亿农民,要统一社保,在操作层面仍旧困难重重。

温铁军认为,“这些年来,现在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很快。在低保层面,已经做到了应保尽保,只是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在医疗保障方面,农民在本地县域的报销比例,普遍超过了75%。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养老上”。

如何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涉及社会公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如何实现养老的公平,则需要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温铁军说,“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国家一下子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不太可能。可以尝试在村集体的层面想办法,比如将农村可活化的物业资产进行有效的经营,村集体通过收取的物业资金,来解决农民养老的问题。这是有可能的,但目前还缺乏实验的支撑,也缺乏政策的支持”。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集体土地流转、宅基地流传工作,在温铁军,这或许是一个途径,“几乎所有转让出自己集体资产的农民,其社保都由转让收入支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继续推进城乡融合,推动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农村的各种资源,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可以讨论、也应该讨论的政策空间”。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牵 校对 柳宝庆

 

来源: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牵 校对 柳宝庆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