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72岁老人郭秀梅
组织村民缝5000双鞋垫送给子弟兵
2019-04-11 08:09:18
郭秀梅在整理缝鞋垫剩的边角料。
“我们村有位热心肠的老人,经常做好事,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给孩子们送书包、给军人缝鞋垫、看望老红军……”4月10日,在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杨路办事处杨庄村,一位村民向记者介绍该村村民郭秀梅。
郭秀梅今年72岁,她夏天给消防员送西瓜、给高考学子熬绿豆汤,冬天给孤寡老人送棉被……
两年缝了5000双鞋垫
“军爱民,民拥军。我一直想为当兵的孩子们做点儿啥,就和家人商量,给他们缝鞋垫。”郭秀梅说,家人都很支持她,女儿帮忙买来了布和线,她带上顶针和老花镜开始缝制鞋垫,还在鞋垫上绣了吉祥的图案。
做一双鞋垫需要三四天,郭秀梅嫌太慢,就动员邻居们一起干。“一听说给当兵的孩子们缝鞋垫,大伙儿都来了!”郭秀梅拿出一张名单,姜俊华、张文花、曹发莲、王桂英、丁连英、张爱荣、张爱清、张金枝……一共有12位参与者,都是杨庄村村民。
就在记者采访时,60岁的村民张爱清来找郭秀梅。俺们白天干农活儿,晚上缝鞋垫,困了累了就唱红歌,一唱歌就有劲儿了,大家有说有笑的!”张爱清说,郭秀梅的住所一到晚上就灯火通明的,连续两年她们一共为驻鹤军人缝制了5000双鞋垫,剩下的边角料足足装满4个编织袋。
一块窝头让她记一辈子
郭秀梅对军人的感情源自一块窝头,那次经历也影响了她一辈子。“俺娘家离火车站不远,小时候家里穷,我常常吃不饱。后来,村里的大孩子叫我去火车站等火车,说有人会给吃的。当时我还不信,说吃的多金贵,哪有人会把吃的给别人。”郭秀梅说。
“后来,我跟着大孩子们去了火车站。火车来了,俺们都跟着跑,火车停了,大孩子们都伸着手要吃的,那是一趟运兵车,车上都是当兵的,他们把吃的包着扔下来。可我当时小,站在那儿不知道该咋办,也不敢去捡。有个当兵的下了车,把口袋里的一块窝头给了我。”郭秀梅每次想起这一幕都觉得温暖,自那之后看到穿军装的就觉得亲。
“那些军人哪怕只有一块窝头,也会拿出来分给我们。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吃的喝的啥都不缺,总要干点儿啥回报社会吧!孩子们常给我钱花,可我老了有啥地方好花钱的,我都攒起来做好事了。当兵的孩子最辛苦,常年不回家,他们在咱这儿也有人疼!”郭秀梅说。
经常看望退役老兵、慰问消防员
“郭大姐种了点儿地,每年能收几十斤绿豆,她不舍得吃,全送给消防员了。”东杨慈善志愿者工作站的志愿者夏建胜说,这些年,郭秀梅老人一直参与慈善公益活动,还组织成立了东杨慈善志愿者工作站,他就是慕名而来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