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河南一家医院年收超75亿 被称“全球最大医院”

发布时间:2015-06-03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中国经济周刊(微博

)》记者 王勇 | 河南报道

 

“因为发展了,好与不好都会有争议。”

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郑大一附院”)医务处处长苟建军这样说道。

最近,拥有7000 张床位,被媒体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因公布2014 年营收情况而引来各界高度关注,甚至诸多非议。这家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在2014 年实现营收75.21 亿元,而外界有评论说,在这一喜人数字的背后是患者付出的高昂医药费,有河南本地媒体更戏言,郑大一附院75 亿的营收让河南人“肝儿疼”。

在6 年时间里,郑大一附院的营收额如何从6 亿元增长到如今的75 亿元?其背后又折射出了河南省医疗资源怎样的现状?

床位7000张,全国第一;日门诊量最高达21600人次,为河南同类医院的4倍

公开资料显示,郑大一附院从2008年的6.8亿元营收,迅速增至2013年的60亿元,2014年又飙升至75亿元。总营收位居河南省医疗行业第一,仅仅用了6年时间,与排名第二的河南省人民医院45.8亿元营收相比,超出其30亿元。

数据证明,6年时间,郑大一附院一直在飞速发展。

2014年,该院门诊量为426万人次,住院人数31万人次。手术人数突破19.6万台次,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肝脏移植手术100多例,肾脏移植突破230例,以上两项在全国排名前五。

“这仅仅是郑大一附院业务量大的冰山一角。”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该院门诊量最高时,一天达21600多人次,年平均每天在16000多人次。而河南中医院、郑州市人民医院等知名医院,每天门诊量仅为5000人次左右。

“郑大一附院可以说是医院里的‘巨无霸’。”上述人士表示,2008年之前,郑大一附院床位不足2000张,而现在编制床位7000张,比原来的全国第一名——四川华西医院多了3000张,“称得上是全国第一”。

“归根结底,郑大一附院今天的发展是河南省情决定的。”苟建军处长向记者表示,河南是人口大省,群众的就医需求给医疗资源带来的压力一直较大,但河南的医疗水平一直比较落后。虽然近几年有所改善,但省内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医院仍然不多。

“现在全省重症患者基本上都到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就医。”郑州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张维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条件改善了,就直接截流了大部分往“北、上、广”等地求医的患者。

“新农合的红利释放,也使老百姓有了‘不差钱’的感觉。原来不敢看的病,现在敢看了。”河南省平舆县中心医院急诊科医师杨同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光是省级的大医院,县级医院病号也非常多。

解放军郑州153 医院博士后、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郭效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则透露,河南作为亿万人口大省,在2009年新医改的推动下,2014年全省已有8000多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保率达98.77%。

“河南具有较强实力的医院太少,也是造成我们患者集中的原因之一。”苟建军分析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医院较多,而郑大一附院是河南目前唯一一家集教、研、临床诊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

新院长立下做大做强目标——是“激进扩张”,还是“变道超车”

郑大一附院为什么能吸引来那么多的患者?

追根溯源,始于2008年时任该院副院长阚全程的“转正”。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阚全程任院长后雄心勃勃,提出了要将医院做大做强的目标。这一做法,在当时被有些人认为有些“激进”。

彼时,虽然郑大一附院在河南临床地位独具权威,集教学、临床于一体,在省内拥有患者向往的知名专家和教授,但却因河南省人民医院年收入超过其6000万、门诊量超过其1000多人次而位居省内第二。

为了实现“弯道超车”,郑大一附院上下也是“蛮拼”的。

“我们现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718人。虽然规定每周五天半工作制,但各个科室基本上很少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每天加班到晚上11 点都是家常便饭。”苟建军坦言。

“2012 年是郑大一附院的重大转折点。”苟建军介绍,当年6 月,该院建成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综合性病房楼,总面积达12 余万平方米,仅彩超设备就有100 多台,各种手术室近100 间。49个病区,66间手术室以及CT、MRI、B超等检查科室,是目前国内最大、非常先进的智能化综合性病房大楼。

“郑大一附院的医疗设备绝对是世界顶级、国内一流,没有几家能与他们‘叫板’。”张维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郑大一附院斥资近2亿元打造的CT(世界先进影像诊断技术)、MRI(世界先进术中核磁共振)、DSA等复合手术室,堪称中国医疗行业内的“大手笔”,专家认为这一体系可为患者提供微创、甚至无创的手术治疗服务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率。

2014年,郑大一附院又投入使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用于肝胆、泌尿、乳腺外科等众多手术科室。业内称此举为“全国少有,河南唯一”。

2013年,郑大一附院以年收入超过河南省人民医院10亿元而名列第一,2014年又超过其近30亿元。

郑大一附院还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人才团队”。

据媒体报道,2014年1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教授正式入职郑大一附院,这是河南医界引进的首位全职院士。目前该院正高级职称、博士团队10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723人,占河南全省1500名博士学位医生的一半。

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统计评价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前30家医院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业务评比中,郑大一附院患者死亡率为0.14%,远低于基准值的0.37%。

“全世界最大的乡镇卫生院”——是偏面追求经济效益,还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拥有河南最牛的一批专家团队和顶级医疗设备,不去攻克研究疑难杂症,却大病小病都治,连简单的头疼发烧都治。”郑大一附院的高速发展也引来了坊间的一些争议,某网站更是称其为“全世界最大的乡镇卫生院”。

比如,有人质疑郑大一附院身为河南唯一一家集教、研、临床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3年时间仅有一项重大科研突破。

2012年10月,郑大一附院放射介入科教授韩新巍带领团队研发的血管可回收支架(韩新巍式血管可回收内支架)被获批进入河南医院临床应用,成为国内首创,填补国际空白。“就科研来说,与国内大医院相比,确实还有一定差距。” 苟建军处长也坦言。

“做大以后,想做强就难了。”张维博秘书长表示,规模超级的医院,考验的是管理者综合驾驭能力。采访中,记者发现,业内对阚全程这位“统帅”的评价判若云泥,有人认为他是“杏林CEO”,经营做到了极致;有人则认为其偏离了医院定位,必须直面“诘难”。

前述不愿据名的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该院以前每个科室一般为10至20位医生的编制,现在多将科室分成数个小科室(如消化科室分为消化一、消化二、消化三等),“每个科室通过多收治病人、增加病床而多获得的收益,将以奖金的形式按比例返还给科室的医生,这等于变相鼓励科室多收病人。”

“救死扶伤,是医生职责,医院没有拒绝病人看病的权利。”面对争议,苟建军如是表示,“例如阑尾炎手术是小手术,算不上重症、大病,在县医院都可以做,但如果是急诊,说不定就会发生一些其他情况,没人敢拒绝。”

“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较低,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解放军郑州153 医院博士后、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郭效东建言,要解决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政策引导十分重要。当前,无论是政府还是患者,“分级诊疗”的概念都需要强化。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曾建言,想更好地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必须对现有医保的报销政策做出调整,分别制定符合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不同等级医院能力的疾病诊治范围目录库,并以此作为就诊指引,逐级降低直至取消越级诊治的报销比例。例如,头疼、发烧、阑尾炎在县级医院报销比例为100%,市级为50%,到省级为10%,甚至0。

河南省卫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省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优质卫生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尤其是三级医院高速膨胀,形成了对卫生资源、患者和医疗费用的三大虹吸效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萎缩,医疗费用增长较快,形成了‘资金向下走、病人向上流’的局面,加剧了城乡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困境”。

上述负责人透露,为解决卫生资源“过度集中”问题,该省已采取了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快速扩张、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一系列措施。自2009 年以来,该省用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机构的建设资金已达250 余亿元,用以缓解群众的“看病难、住院难”问题。

2015 年河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全科医生临床培育基地和标准化县乡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发挥大医院技术优势,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让更多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而据当地媒体报道,2015 年1 月28 日下午,身为河南省人大代表的阚全程在河南省“两会”期间代表团讨论发言时,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当场向阚全程表示,“拉乡镇的兄弟医院一把,提高其医疗水平,让老百姓能在家门口治大病。”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