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财经》专稿 | 推动可携带的医保

发布时间:2015-06-19      来源: 财经    点击:

要克服医保的非携带特征对劳动力的锁定效应,需实现更广泛的统筹以及推动城乡医保制度的衔接整合。而要实现劳动力自由流转,促进城市化,也需要推动可携带的医保。

 

贾南/文 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副教授

 

我国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具有非常显著的“非携带式特征”。一方面,农村人口只能在户籍地参保、不能在居住地参保;另一方面,农村医疗保险异地报销的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

 

以河南省为例,其乡级、县级、市级、省级和省外定点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400元、700元、1000元和2000元,对应的报销比例分别为90%、80%、70%、65%和65%。也就是说,如果病人在本人户口所在乡医院看病,超过100元医疗费部分,90%可以报销。在户口所在县级医院看病,超过400元部分可报销80%。但如果在户口以外省医院就医,只有当医疗费超过2000元以后才予以报销,而超过部分报销比例仅为65%。其他许多省份都有类似的政策,医疗保险报销的程度,随着离户口所在地越远,报销越困难,幅度越小,个人负担也越重。

 

目前,我国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均在90%以上,但农民工的医保覆盖率为84%。另外,农民工的医保覆盖情况与其流动距离有密切关系。流动距离越远的农民工,医保覆盖率越低。

 

现有医保体系的制度设计,对劳动力流动的锁定影响非常明显。参保人群向城市转移的概率比不参保人群低7.5%。并且,锁定效应的大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对青壮年劳动力锁定效应为4.76%,而对中年以上的劳动力锁定效应为11%左右。目前在农村留守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仅占12%。农村医保制度的锁定效应使得这部分人群的迁移意愿更低。

 

目前的医保设计影响劳动力的流动,居住在外地的农民工由于报销困难,会减少看病次数。根据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地农民工有21%报销过医疗费用,外地农民工只有5%-6%报销过。在这些报销过医疗花费的人中,外地农民工发生医疗支出的实际报销金额占其所支付医疗费用总额的比例仅为25%,低于本地农民工32%的报销比例,更低于城镇人口66%的报销比例。由于报销困难而选择少去或不去医院,将来反而导致更大的疾病。

 

现行农村医保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阻碍与医保资金统筹层次有关。目前,农村医保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县级统筹,如果一个人在统筹地区外看病,医保需要向本统筹地区外的医院付费。因此,对医保机构而言,至少存在两个潜在风险:第一,因为医保机构很难监控外地医院,存在外地医院过度收费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二,由于统筹范围较小,医保机构很难实现规模经济,削弱了资金的风险共担能力和使用效率。

 

要克服医保的非携带特征对劳动力的锁定效应,需实现更广泛的统筹以及推动城乡医保制度的衔接整合。而要实现劳动力自由流转,促进城市化,也需要推动可携带的医保。

 

来源:《财经》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