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崔老太已是花甲之年,悉心照顾已经瘫痪的植物人丈夫15年,一直不离不弃。长期的过度劳累,加之年事已高,身患多种疾病,她丧失了继续照顾丈夫的能力。为不拖累儿女,去年3月,崔老太杀死丈夫并割腕自杀,后因心生害怕而打电话求助,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丈夫却再也没有了生命迹象。日前(19日),北京三中院开庭审理崔老太涉嫌故意杀人案。
63岁的崔老太是北京怀柔区杨宋庄村的一名普通村民,育有一双儿女。1998年,她的丈夫老周患上脑梗塞,虽经住院治疗病情仍不断恶化,最后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近两年老周逐渐失去意识,成了植物人。15年一直对丈夫不离不弃的崔老太,越发感觉自己无力继续照顾丈夫,又拖累了儿女,于是采取了疯狂的举动:
公诉人: 经依法审查查明,崔某某与周某某是夫妻关系,崔某某因认为自己已经无力照顾长期卧病在床的周某某,在2014年3月6日上午8时许,在家中,采用绳索悬挂重物勒颈的方式将周某某杀死,经鉴定,周某某系被他人以绳索勒颈导致窒息死亡,被告人崔某某作案后,自杀未遂。
崔老太坐在轮椅上被推上法庭,受审过程中一直泪流满面、痛哭流涕.
庭审中,崔老太丈夫的妹妹提供证言表示完全理解崔某的行为,言语间不仅透露出原谅、还透漏着无奈、同情与怜悯,“我哥哥患病卧床十多年,已经人事不知了,一直是我嫂子精心照顾,我们都很同情她,即使是她把我哥哥害死的,我也没想责怪她,她确实太不容易了,希望从轻处理。”
辩护人宣读了村委会出具的材料。
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指出
公诉机关建议法院对崔老太进行从轻发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判缓刑。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老伴卧床不起,自己疾病缠身,儿女各自成家,各有自己负担,案发前几天得知儿媳怀孕了,她不想再给子女添麻烦,增负担,所以选择了极端方式,公诉人奚继军分析,崔老太这种家庭境遇并不是个案。
中国政法大学阮齐林教授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该继续加强,才能社会化、制度化地防止悲剧发生:
于情可悯于法难容,听了这样一起案件,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不免有些凄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鹏表示,这证明我们迫切需要发展家庭照料者制度。政府在原有的低保之外,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照料补贴。此外,可以给这样的家庭每个月购买服务,有人来替换她一下,使她能够喘口气。再有就是社会工作者给予一些支持,包括心理上的疏导。
“这个案件也提示政府应该做一个摸底,看有多少老人是处于这样的状况,有多少这样的高风险家庭”,杜鹏认为,社会力量以及一些慈善组织介入的时候首先要知道这些家庭在哪儿,是什么样的状况,才能分门别类地给予社会支持。
今天正好是父亲节,作子女的除了要尽到基本的赡养义务外,也应多回家看看,关注老人的心理,用温暖和希望杜绝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记者: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