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信力建:取消特供才有食品安全

发布时间:2015-07-18      来源: 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    点击:

 广州最近出台9个文件,力图全程监控餐厨垃圾收运,杜绝“地沟油”。力道貌似雷霆万钧,实际效果则难以预料。总体上来看,这些办法都逃不了惩罚企业的窠臼,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以及赋税压力下,没有相应的扶持以及减税保护,根本无法调动企业的自律冲动,没有利润空间的饭店经营者以及小商小贩们肯定会想出各种办法应对各种检查。
  除此之外,行政治理最大的毛病是不能解决执法落实的问题。以《广州市餐厨垃圾管理试行办法》为例,主要依靠城管打游击,没有明确的主管单位,也没有相应的问责机制。各有利益诉求的部门各自为政、分段监管,一旦出了问题,板子都不知道打在谁身上。如果不能建立一个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管副市长如何发动各部门,也无法根治九龙治水、越治越乱的局面。至于“拿出600万奖励市民举报”的土办法已经是下下之策了。
  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让人痛心不已,而实际上监管部门却只能做到隔靴搔痒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官民待遇不同。普通百姓食用的是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等有害食品,而官员们则吃喝有特供。如此冰火两重天,你跟他说没饭吃了,他还问你为什么不吃肉。
  特供制度60多年来不曾间断,一直是特权身份的象征,已经成为当今食品安全乱相的万恶之源。各级政府通过基层渠道或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农产品基地实现变相“补偿”,从而得到低价优质农产品的长期供应,垄断了那些本该在市场上流通的优质农副产品。不仅如此,那些名目繁多的"特供基地"建设,皆打着“富民、脱贫、生态、有机”等旗号,既没有用于扶贫济困的正途,也没有给老百姓提供绿色食品,人为制造了官民之间的裂痕。权贵阶层长期吃着特供的粮食蔬菜水果,根本无法体会民间疾苦,导致基层监管者一直以罚代管食贿而肥,反而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
  窃以为,一个宣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连吃喝都与国民格格不入实在是有碍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也无法体现三个代表的先进性。
  不久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表示:“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说老实话,我们这里的官员也没有特供,吃的东西跟大家一样,都是在街上买的,我们也有切肤之痛。”所以,最近“地沟油”流入深圳市某些政府机关的饭堂,一些官员也开始品味“民间疾苦”,才会引来老百姓无奈的“欢呼”。如果全国取消特供,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所有的官员必须跟大家一样,饱受有害食品的煎熬的话,那些人才会考虑到他自己本身、他的孩子、他的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安全的问题,才会下决心冲到第一线,想方设法把监管落实。据说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合格率为99.9%,每一千个就有一个出事,非常影响士气。为达到100%,军方改变检查质量制度,从每批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亲自从飞机上跳下。奇迹出现,不合格率很快降为零。
进入 信力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特供   食品安全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待整理目录 > 专题文库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7719.html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