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新华网:用深化改革为暴力伤医釜底抽薪

发布时间:2015-07-28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吴振东、萧海川)广东惠州市龙门县人民医院近期发生一起恶性伤医案件,连日来成为舆论关注的一大热点。而回顾近年来的相关伤医案件,尽管个案原因常有不同,但案件背后的医患关系紧张、缺乏足够信任无疑是重要诱因。加强医患沟通,加快医改进程,才能对消解伤医事件发生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从某种角度看,突发伤医事件其实是医患间缺乏信任走向极端的表现,而医患矛盾虽然发生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但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容忽视。在我国很多地方,医疗资源供求失衡较为严重,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导致部分医院医生诊疗任务过重,接诊每个患者只能三五分钟,让一些身患疑难杂症或常年奔波寻医的患者觉得未能受到尽心诊治而心生愤懑。同时,在看病难、看病贵背景下,不少患者对治疗抱有过高期望,当疗效与期望不符时又不能理性看待,甚至将原因归于医生,进而产生猜疑、对立。这些潜在因素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致使矛盾越积越多,医患双方在某些地方被推至冲突的第一线。
 
必须看到,伤医、“医闹”等行为冲击法律底线,甚至滑向违法犯罪。伤医行为不仅对患者诊治无利,更危害了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安全,破坏了医院的正常运转,只会恶化医疗环境,进一步损害整个患者群体的利益。如果这一“死结”不解开,更将造成医患关系恶性循环。
 
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还需从根本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诸如加快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全民医保、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及救助等相关体系和制度,从而在改革中带动利益关系、就医意识、医学模式和社会氛围的转变,才能使医患关系回归理解与信任的正常轨道。
 
归根结底,医生与患者是对抗病魔的“战友”。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是全社会的公敌。医疗制度的改革完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尊重医生、抵制暴力却是每个公民即刻就能践行的事情。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和谐的医患关系可期。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