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保障“菜篮子”安全,检测机构怎么能“随便一下”

发布时间:2015-12-09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这家市场的负责人最后承认,他们市场每天的蔬菜交易量高达上万公斤,其中很多蔬菜在进入和流出市场的销售过程中,的确没有抽检过农药残留。而安全检测机构形同虚设的现象在广东、山东、河北等地的一些经销蔬菜的农产品市场里并非个例。“只有上面(要求)严了,下面就随便检查一下。”有市场工作人员如是说。(12月7日  央视网)
“菜篮子工程”情况不容乐观。
为缓解中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它从早期的保障供给,上升到保证“安全供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菜篮子工作”的实际情况却是不容乐观。“只有上面(要求)严了,下面就随便检查一下。”这是一位有市场工作人员,面对记者采访所说。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完成从“检测员”到“收费员”的转变,变成“马奇诺防线”,群众的安全无从保证。
从凌晨开始车水马龙的蔬菜运输车,到早上熙熙攘攘的买菜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原本是保证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但是无奈变成了“马奇诺防线”。
保障群众的“餐桌安全”检测机构义不容辞,主管部门更要担起管理责任。
我国已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2013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亿亩左右,有超过5000万户从事商品蔬菜生产的小散菜农遍布全国各地,其中生产规模小于5亩地的菜农占到98%左右。“小而散”是我国蔬菜生产不可回避的现实。
正是因为主管部门,监管的不经常性,给检测机构造成检测可有可无的假象。主管部门要负起监管的主要责任,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行检查。另外,农产品检测机构一定要主动作为,严格执行检测要求和流程,将不合格的农产品杜绝在市场大门之外。只有“双剑合璧”才能保证群众的“餐桌安全”。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