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把钟南山院士的“不满”与老百姓的“牢骚”放在一起思考时,则会发现,不管是有理有据的“不满”,还是有点感情用事的“牢骚”, 其实,他们所不同的只是:老百姓的“牢骚”反映的是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点”,而院士的“不满”则是把诸多“点”总结汇聚成了一个“面”而已。归根结蒂,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所反映的问题是一致的,因此似乎还可以推导出:钟院士的不满也是老百姓的不满。
文 | 壁立千仞
来源 | 壁立千仞的法律博客
到北京参加“两会”的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受访时坦言,他对医疗改革的效果不满意。
作为一位医学界的专家级人物和知名人士,毫不讳言地指出了当下医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言若此,值得尊敬。
当然了,钟院士这样表达意见,肯定是建立在专门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不像一般百姓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大都仅凭一次或几次的就医经历,就感性地乱发一通牢骚。不过,当把钟南山院士的“不满”与老百姓的“牢骚”放在一起思考时,则会发现,不管是有理有据的“不满”,还是有点感情用事的“牢骚”, 其实,他们所不同的只是:老百姓的“牢骚”反映的是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点”,而院士的“不满”则是把诸多“点”总结汇聚成了一个“面”而已。归根结蒂,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所反映的问题是一致的,因此似乎还可以推导出:钟院士的不满也是老百姓的不满。
看一看前两天北京某医院,排队挂号的那位姑娘怒斥号贩子的视频,再接着瞅一瞅随后记者暗访多家医院号贩子的猖獗,就会明白就医仍然有多难。经历一次在最基层的县级医院的住院治疗,亲身感受一下动辄每日开支数百元的各项费用,就会清楚看病仍然有多贵。
其实,在医改过种中,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两个突出问题,仅从国家层面来说,着实花了很大力气。为什么医改已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如此突出呢?
以笔者观察,看病难的根本原因还是医疗资源不均衡所致。好的医生,好的设备,好的条件依然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尤其是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他们渴望像有钱人一样得到较好的诊治,以确保身体健康。现实中过于集中的好的医疗资源,只能靠努力争抢去获得,从而造成大医院一号难求的不正常局面。
实践中,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也确实非一蹴而就之事。因为,好资源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好的医生,解决不了好医生的思想及安置问题,谈合理分配资源都是一句空话。
相对于看病难来说,老百姓最关心、意见最大的问题应该是看病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医院销售药品零差价,回归国有医院公共服务职能,住院费用报销便捷服务等一系列举措,以期大幅度降低诊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让老百姓真正不再为看不起病发愁。
可以这样说,这些措施都相当接地气,只要不折不扣地操作实施到位,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可以改观。但是,在基层,公共医疗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医院和医生在以药养医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药品生产和销售环节过多过滥造成价格严重偏离成本,监管和惩处机制形同虚设等因素,都使得降费减支说得多做得少,造成规章规定空转,看病贵问题依然。
对此,不知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疗界如何再提建议?窃以为,从法律人的视野来看,严格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规必究上严肃起来,医改中的这些老大难问题就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