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解“舌尖警报”还需“疏堵”结合

发布时间:2016-04-0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近来,在各大媒体频频曝光的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案件就让许多人谈“油”色变,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8月以来,浙江省宁海县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涉及多个省市地区、涉案人数众多的制售“地沟油”窝案。(4月6日检察日报)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最先考虑的,也是生存的基本需求。两季《舌尖上的中国》推出不仅掀起一波追逐美食的狂潮,也让人民意识到在追求美味的同时,不仅需要注重其外在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始终是人民心中一个“大心病”。不能真正确保食品质量,人们的“舌尖”安全就没有着落。
在经济发展下行时期,不少“奸商”为了谋取利益,不得不“削尖”脑袋想尽一切办法,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同样是“高智商”却为法律明确规定禁止使用食用的违禁品穿上“马甲”,让其鱼目混珠逃过监管的“天眼”,最终送上人们的餐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能逃过一时,也躲过一世。
曾有“三聚氰胺”毒奶粉,“过期劣质”福喜肉,“强力弹性”假鸡蛋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却屡禁不止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有人不禁会问,是谁要收购?是谁为其带来的危害买单?怎样才能杜绝让其不在“复燃”?为保障食品安全,接触“舌尖”安全“警报”,笔者认为,不仅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相应的违法成本,相关的执法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开展专项整治,进行不定期的巡查,同时不能忽视一些“披着羊皮的狼”,严格规范泔水处理渠道,避免其“暗渡成仓”防不胜防,做到“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确保食品安全“堵”“疏”结合才能更“舒畅”。不仅要在法律制度上“堵”,更重要的是在人们的健康意识上“疏”。在各大餐饮场所加大宣传力度,唤醒保护食品安全健康意识。不论是对“食客”还是“奸商”,都要让其真正认识到有毒有害食品的危害性。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在整个社会链条中造成波动,可能短期时间没有对自己影响,但最终还是会循环到原点“害人终害己”。
 
 【四川  王萱  0837-6222356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