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日报》疫苗流通应该减少“二传手”

发布时间:2016-04-13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

山东疫苗非法经营案发生后,媒体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监管有无漏洞、查处了多少人等,而对疫苗流通体制的弊端较少关注。笔者认为,我国经营二类疫苗流通环节过多,特别是县级疾控机构垄断,也会影响疫苗安全。

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第二类疫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但是,许多地方政府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时,将生产企业可以销售的规定予以“忽略”,而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供应疫苗的选择性规定,变为强制性规定,形成了垄断经营。

据调查,有相当多的县级疾控机构作为一级批发商向供应商订货,再转批发给其他接种单位,只是从账面上转了一次手,货源仍在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仓库中,供货也须由经销商负责配送,疾控机构从中所挣到的批发差价加成可达 10%—30%。

县级疾控机构既是二类疫苗批发和零售经营者,又是疫苗的接种者,其收益不言而喻。由于疾控机构的业务活动专业性强,且是封闭运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等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流通环节越多,漏洞也就越多。为了降低成本,有些接种单位,比如医院、乡镇卫生院想方设法绕过县级疾控机构寻找廉价货源。于是,便给一些不法分子创造了非法经营二类疫苗的机会。

鉴于此,亟须对二类疫苗流通体制进行改革。比如,省级人民政府或其疾控机构面向全国的疫苗生产企业公开招标,中标生产企业向具有疫苗配送资质的供应商公开招标,包括县级疾控机构在内的接种单位根据实际需求、按照首次批发的价格直接向中标的生产企业订货,生产企业或中标的供应商负责直接向接种单位配送。县级疾控机构作为接种机构,不得经营二类疫苗的批发业务。这样,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便于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监督管理,还可以大幅降低二类疫苗的零售价格,最终让广大民众受益。

 

 
 
作者简介:孙东东,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4月12日第13版。



(责任编辑:张井学)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