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新常态下法制建设推进戒毒管理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30      来源: 感谢作者赐稿    点击:

 新常态下法制建设推进戒毒管理健康发展
Under the new normal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drug rehabilitation                 
                         江西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丁莉    330038
                              Ding Li Nanchang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in Jiangxi 330038
【摘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卫计委疾控局公共卫生的预防管理,推动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改革与发展适应的国家形势,加快强制隔离戒毒管理的法制建设,促进新常态下和谐社会发展的治理目标,围绕戒毒事业法制建设之制定法规、依法治毒,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建设,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提升完善戒毒法制建设全面进程,促进戒毒管理健康发展。
[Abstract]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rule of law governance and social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 planning Disease Control Bureau of public health,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judicial administrative rehabilitation work to adapt to the national situatio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of compulsory isolation drug management, promote the goal of govern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under the new norm, the law on legal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use of the drug formul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law, poison, strict law enforcement, establish a sou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construction,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of legal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drug management.
【关键词】公共管理;法制建设;戒毒管理;健康型组织建设  
[Key words] public management;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detoxification management; health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力量,对国家和公共组织进行有效治理的管理活动,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如何加强司法建设推进强制隔离戒毒管理事业稳步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司法戒毒体制机制建设,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加强警察队伍建设,需要执法流程化具体实施与管理跟进,需要司法行政部门与卫生、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和完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规范性文件,需要落实与疾控医疗、教育宣传的工作对接协作[1],需要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改革创新。
1.当前国际国内社会问题不断,依法治国成为我国新常态政治发展趋势。2014年5月习主席在河南考察行程时首次提及“新常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发展形势已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增长,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 (项目批准号:13&ZD155)的子课题《抗逆力结构、作用机制与员工促进研究》。
【作者简介】丁莉(1970- ),女,江西南昌人,公共管理硕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管理心理学在职博士,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抗逆力模型、领导创新机制、组织文化建设,E-mail:846423915@qq.com.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动力已转向创新驱动。中国政治局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整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在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成为首要,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治国成为前提。
1.1首先前沿形势现状:二十一世纪全球毒品问题总体恶化之大背景下,世界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仍处于持续活跃期,我国毒品问题持续蔓延态势依然复杂恶劣。不仅是贩卖毒品筹集毒资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围绕公民人身疾病安全的医疗卫生问题。国家禁毒办公布《2017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共查处有吸毒行为人员100.6万名,依法强制隔离戒毒35.7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24.5万人次,社区康复5.9万人次。截止去年底已有吸毒人员250.5万名,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员增至141.1万人,大批吸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走向新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个人身心安全、家庭和睦生活、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和谐健康都具有良性保障作用。
1.2目前江西省的情况:我省登记吸毒人员9万人,实际吸毒人数超过30万人,吸毒人数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长,全省100个县(市、区)均发现吸毒人员违法行为,呈现吸毒人员低龄化,青少年是药物滥用的重点干预和监测人群[],偷盗抢等社会治安问题带来青少年犯罪隐患,导致家庭、学校风气败坏,阻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影响我省社会治理步伐。虽然江西省司法监狱戒毒场所关押工作连续10年没有发生脱逃、重大狱所内案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41%以内,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08%以内,但是戒毒学员复吸率达75%,因吸毒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体身体疾病状况,亦影响了我省劳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涉及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需政府财政提供;同时,我省司法警察队伍人力资源也严重不足,日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状态;法制工作与业务工作还存在着脱节,安全隐患与漏洞盲区值得探讨研究。
 1.3保障司法护航政治。习主席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行程中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政法委孟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法委员会第三十次全体会议时强调指出切实加强政法机关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为政法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认真检查整改任务落实,依纪依法处理,维护司法公信力,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把政治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新常态下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好政治观和廉洁关。确保政法系统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进一步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进一步高效快捷服务民众,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1.4中国改革目标要求: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戒毒是世界难题,党中央高度重视戒毒工作。习总书记强调,戒毒工作是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之一,要不断提高戒毒工作水平。习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按照既定时间表、路线图,更加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更加有针对性解决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矛盾和问题,强化基础支撑,注重系统集成,完善工作机制,严格督导落实,不断提高改革精准精细水平。当前我省禁毒形势日益严峻,面对禁毒战役出现的各种社会复杂问题,全体管教民警为戒毒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努力探索戒毒教育矫治的新方法、新途径。
1.5司法保护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指出司法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度[3]。然而吸毒人员低龄化已成为我国毒情现状突出特征之一。截止2015年底数据显示全国有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不满18岁4.3万名,占1.8%;18岁--35岁142.2万名,,占60.6%,青少年已成为毒品受害的主力军,也是最容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天堂,抓好校园禁毒工作、加强校园禁毒宣传势在必行。帮助青少年增强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以青少年为纽带和桥梁,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整个家庭与学校参与禁毒,有助于减少危害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对青少年犯罪需要提供相应社会支持和心理援助向念[4],使其在社会受到尊重被支持与被理解,因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这些积极因素会成为犯罪青少年积极改变的正能量向制[5]
2、强化法制自身建设,依法治所统揽全局,法治思维贯穿始终。司法战线加强法制自身建设,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自觉。要专注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自律;要强化党组纪律和规矩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明确具体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找准职责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时效性。要把抓改革举措落地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当好主心骨抓改革方案制定,部署实施,政策配套,督察全程细化落实。
2.1法制工作是科学戒毒、依法行政、公正廉洁的体制机制建设前提。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的目标,也是一项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加强法制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与保障,司法行政戒毒是政法机关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担负的重要职责。要按照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大力加强法制工作,确保司法行政戒毒法律、法规、制度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实施,司法行政戒毒机关及执法行为规范公正,可切实保护戒毒人员合法权益,从而提升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法制政府建设。公正廉洁是戒毒工作的生命线,制度建设是根本。司法行政戒毒机关是国家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部门,注重制度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对执法行为的引导、规范、制约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行政乱象,促进戒毒机关及民警依法履责,自身公正规范执法,要求司法警员做到“权责法定、执法严明、程序正当、公平正义、优质高效”,切实增强戒毒执法的水平及社会公信力。
2.2司法警官领导干部属于战略性国家公务人力资源,系执政骨干中坚力量。其工作涉及各级组织机构与具体事务,既是司法公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司法领导干部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法律权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厉行法治。贯彻执行中办国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精神,先签订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状,再与7个强戒所及局机关10个处室的主要领导签订“履行法制建设第一人职责”的责任状。作为司法行政工作履职确责保障的第一要务,增强司法第一主官责任感使命感,推进下属各项岗位职责环环紧扣、层层落实。从管理到技术,从上级到下级,从部署到实施,从开启到落地,从计划到考核,全面系统从严从法建设,绝不允许有漏洞和盲区。加强司法警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6],全年工作完成离不开每一位司法警官干部的劳作付出与职责担当,使每一个司法警官干部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时代使命,意识到自身的岗位职责来源于国家要求与公仆意识,来源于国家司法战线的行业需求和自身司法警官干部队伍的职业需求,把自己的日常工作、职责要求与命运紧密地和司法行业、司法兴,则行业康,则国家强。
 2.3基础设施制度执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我省司法强制戒毒系统的法制工作,一直处于理论结合实践,探索研究与时俱进中。2012年出台规范性文件审核办法,2013年出台江西省劳教(戒毒系统)依法行政实施方案,2016年下发《关于明确我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法制科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的通知》,根据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工作实际,明确法制科工作前沿实施状态。负责规范性文件和执法文书的审核、备案;履行执法监督职能;负责法制宣传、依法治所、法律咨询、协调行政复议与诉讼和国家赔偿等工作;管理法律顾问工作;组织理论调研与主办内部刊物;负责江西省戒毒协会日常工作;管理“12348”法律服务热线等9大职能。在全国首创树立了标杆,夯实了基层法制机构建设,为我省司法行政戒毒管理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
 2.4响应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规范具体执法实施细则,全面整改接受社会监督。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司法部及我省关于禁毒政策法律文件精神,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高度一致,认真深化法制改革具体工作内容细节,加强专业并完善立法修改建议,从点到线再到面,从基础到强项到全面,从细小到衔接到完备,对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核、备案作出了制度性、持续性的规定要求,对合同的签订和管理进行统一模板指南。参与《江西省禁毒条例》立法征求意见工作,起草“江西省戒毒局规范性文件审核规定”、“江西省戒毒局合同制定及管理规定”,审核规范性文件和合同(协议)16件,对文件公布实施日期条款、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对强戒人员减期、延期、所外就医办理程序增加提交材料时间等,规范文件(合同)制作。梳理执法权利清单与执行责任清单,并以文字形式请示汇报上级,并传达下属部署流程细节,并在省厅网站的局域网公布;同步开展司法科研理论研究,并成立江西省戒毒协会。
 2.5借助律师合作发展,构建戒毒工作执法体系,经验成果转化法制举措。借力法律顾问的知识与智慧,律师共审查各类合同39件,提出修改意见48条;审核规范性文件64份,提出修改意见27条;参与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处置3次,举办法制讲座3次,法律咨询29次,诉讼非诉讼代理5次。围绕戒毒工作大局,加强对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迫切需求,努力构建完备的戒毒工作执法体系,遵循法制工作规律,注重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合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法制工作举措。
 2.6推广普及我省科研成果“1341”戒毒模式。结合“以人为本”的一个基本宗旨,围绕“急性生理脱毒期、身心康复期、回归适应期”三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采取“纠正认知法、人格完善法、矫正行为法、创伤修复法”四种心理教育矫治方法,针对不同年龄群体找到一个适合其回归融入社会的自然方法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策略,提高戒毒效果降低复吸率置[7]。总之,通过“身、心、灵”医疗救助与心理矫治手段,使其成长为人格完善、内心安定、行为适应社会的新人。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将逐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拓展模式效应,发扬工匠精神“多管齐下”,重视其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打造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江西样板”。
 3.创新改革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教育康复社会化模式。戒毒是一场长期战役,戒毒场所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场战争中需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助,戒毒康复出所后尤其需要来自社会和家人的关心帮助来戒除心瘾,结合当前江西司法监管总队各戒毒所吸毒人员超押形势,江西省司法监管总队学雷锋进强戒所,创建江西教育矫治康复社会化主题活动,组织专业疾控医务人员、优秀党员干警、司法监管警员干部、企业公益组织、社会支持系统等各界资源,共创教育康复社会化模式,开展江西省司法行政戒毒监管的健康型组织建设。
 3 .1加强组织党员民警示范引领作用,掀起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热潮。 江西省司法厅监管总队积极部署、指导实施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戒毒人员的收容调配、所政管理、教育矫治、生活保障、医疗康复、习艺规划和警戒护卫等工作。积极做好表率,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社会、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理念,带领志愿服务小组10人深入基层戒毒所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具体问题。座谈培训宣传国家禁毒政策与规劝戒教育学员戒毒;勉励戒毒学员自强自爱、珍惜党与政府以及亲人的关爱帮助,捐赠100本书籍给学员阅读学习。省厅干警以全心爱民的实际行动赢得戒毒学员的称赞,树立全省司法警员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3.2专业聘请心理矫治工作顾问,全面指导戒毒康复工作。心理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教育矫治工作的全过程。随着心理矫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江西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经过长期实践与摸索,创新矫治方法打造心灵套餐,聘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管理心理学在职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专业教授、江西省心理援助与研究中心专家团队、中国希望24H热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员工关系管理师等公益人员作为心理矫治工作顾问,为司法警员做心理健康培训与讲座指导。以人为本,科学戒毒。为戒毒人员做“一对一”和“团体辅导”心理咨询、“21天不抱怨”激励活动鼓励戒毒人员;实施开展生理治疗、心理矫正、体能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内容的戒毒康复工作,促使戒毒人员远离毒品。
 
3.3整合社会公益服务组织,与戒毒学员形成“一对一”结对扶贫帮困工作。 1%工程纵横志愿服务站作为社会公益服务组织,通过对帮教戒毒人员的培训,传授基础社会化技能,例如:厨师培训、烘焙技术、家政服务,辅导帮助戒毒人员掌握社会生存技能,促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早日回归正常社会,靠诚实劳动吃饭,有份安身立命的技术。鼓励帮助吸毒强制人员强制留守,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牢固树立坚守意识,结合疾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与技术,结合学校教育资源,贯彻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支持全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开展。
3.4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戒毒人员远离毒品,以身传训戒毒成功。通过家庭、家族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力量,教育戒毒人员强制隔离并坚决戒毒,协助并调节缓和其与家人的紧张关系,鼓励其心灵成长,给予其温暖力量,坚定戒毒信念,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终于戒毒成功后不再复吸。在戒毒所政委及管教民警的开导帮助下,戒毒人员得到爱心帮助,经过教育、转化、挽救的过程,积极回到所里参与所内活动讲述自身戒毒心得,激励更多的戒毒学员成功戒除毒瘾。现身说法并以身传训,积极早日坚定戒毒且成功不复吸。
3.5培养成为司法综合复合型人才,做好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司法战线的戒毒工作者要紧跟国家戒毒发展步伐,紧贴戒毒工作实际,围绕戒毒工作规范化建设、教育戒治的科学化专业化建设和戒毒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为戒毒工作提供支持;紧紧围绕防复吸的关键因素,开展教育矫正工作规律、内容、方式、方法研究;综合运用社会学、教育学、药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丰富脱毒治疗、心理矫治、毒品危害教育、身体康复训练等戒毒方式方法,使司法警员干部成为新时期司法综合复合型人才,懂技术,更懂管理;不仅提升学历背景,抗压能力,考核心理咨询师证书,成为行业多面手,更成为戒毒工作的强劲主力军。
3.6积极开发大数据工具做好特殊人群健康信息汇总上报。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监狱罪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重任。网络信息化管理促进发展立体化“控管服”体系。江西省司法系统自主研发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对特殊人群的数据管控、精准分析、智能处置,建立刑释人员出狱有人接、回去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就业有人扶的立体化“控管服”体系。借助这平台,既强化对特殊人群的监控管理和服务帮扶,也提升戒毒人员的安全感与满意度,司法与公安、社区、村镇和疾控、学校等单位联系建立一个信息联动网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司法有关部门建立精神卫生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交流共享[8]。网络信息化发展趋势符合信息命运共同体需求。
3.7建立政府主导、社区帮助、家庭关爱的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注重对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网络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经济援助,创造戒毒康复回归主流社会的良好氛围,以减少毒品复吸和毒品危害。加强戒毒人员回归家庭,与社区、家庭、社会衔接流畅工作。首先,要做好手续签字报备工作。“共享”发展理念“健康中国”。“健康中国”战略已经酝酿多年,已正式写入“十三五计划”,更体现了我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谋划布局“十三五”规划时遍访国内外,多次表达阐述这一理念。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存在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能力偏低现状,其客观支持也成为戒毒康复人员社会适应有力因素[9]
3.8司法行政戒毒管理的健康型组织建设。运用“健康型组织建设”的理念与“身、心、灵”的发展,从“心理关爱、心智开发、变革创新”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提升,积极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研究解决强制隔离戒毒所面临的实际具体问题,促进司法与行政紧密结合,监管与戒毒工作有序进展。不仅注重资源,也注重管理;不仅抓住本行业资源,也注重收集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不仅与卫生教育部门合力,还要和社区干部、公共卫生服务门诊对接戒毒人员提供心理辅导与治疗促使其回归家庭融合社会[10]。不仅整合疾控、医疗、教育机构,而且借力社会优秀人力资源,包括:疾控医务人员、优秀党员干警、心理矫治顾问、监管领导干部、企业公益组织、社会支持系统等等,共同探索社会治理创建司法行政戒毒的新局面,促进江西省司法戒毒管理规范严谨且专业人文。
    加强法制建设,整合当前社会各界健康资源,创建戒毒教育康复社会化模式,做好戒毒管理服务工作,以促进完成当前江西省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任务。江西省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全体管教民警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加强戒毒知识学习,努力探索戒毒教育矫治新方法、新途径,为戒毒工作的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总之,围绕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1];围绕司法戒毒体制机制的建设,全面整合与推进司法行政戒毒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   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的通知,国办发[2015]44号 .
[2]李兰,周娟,万凯华等,南昌市戒毒机构收治的青少年药物滥用现状调查[J];  中国药品依赖性杂志,2017,26(1),68-7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中国网,2006-12-30新华网.
[4]周海明,时勘,青少年创伤成长研究述评及对青少年教育矫治的启示[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5年1月.
[5]龙桂芳,符军,郭青,吴戊旦,新形势下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工作的对策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6年第22卷第2期.
[6]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时勘 时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
[7]王品卿、曾天德,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总第180期).
[8]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2年1026日.
[9}熊峰,李霞,朱长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性[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年第26卷第3期.
[1o]丁莉;恽建波;恽俊等,浅谈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J];管理观察2017年1月总第617期第02期.
[11]丁莉,精神卫生干预模式在社会管理探索中的创新应用[J];2016 年8月中国第九次精神卫生大会.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155)的子课题《抗逆力结构、作用机制与员工促进研究》,本文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3D&155)的支持与资助。
 
【作者简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管理心理学在职博士,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双证硕士, 预防医学专业,系江西省卫计委南昌疾控从事档案信息管理及社会调研工作。系国家组织与员工促进OEAP高级讲师、高级员工援助师、高级HR管理培训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监督员,江西省科技协会会员。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及中国心理干预协会组织与员工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司法行政江西戒毒协会理事、江西省政府赣鄱慈善奖专家评委库专家,亚记协/中华报道新闻通讯社主任记者,江西心理咨询师协会高级会员、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章金媛爱心奉献团成员,全国优秀企业家宣讲团成员、国际EAP协会中国分会CEAPA会员等。于2012年南昌市科技局社科项目《不同干预方式对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洪科发计字[2012]120号第32项)课题组负责人并完成 《南昌市初中生精神卫生监控管理研究》论文及调研分析报告十万字,于2014年6月通过国家科技局验收;参与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13&ZD155)、系中国科学院组织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时勘教授博士课题组科研团队科研成员,撰写国家及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荣获中国科学院健康型组织建设2015年度杰出研究者奖提名奖”荣誉证书,系江西子课题《疾控机构卫生应急人员抗逆力模型与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历任中国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江西南昌副支队长及江西省心理援助与研究中心24H热线宣讲团长,现兼职担任江西省、市多所大中专院校及省府社区营养与心理专家顾问、江西省女子(南昌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顾问等涉及(互联网 管理学 心理学)的社会组织公益工作。硕士研究领域为:公共管理(政府管理与公共事务管理)、博士研究领域为:管理心理学(抗逆力模型、领导创新机制、组织文化建设等)。擅长综际学科领域即管理学 心理学的综合整体信息发展应用,致力于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和谐建设的调查研究与推广应用,积极倡导将公共管理理念运用于公共事务实践应用、结合身(心理关爱)心(心能开发)灵(变革创新)及公共卫生服务在互联网媒体运营模式下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研究工作,擅长多领域及强项: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严重心理问题、抑郁症、中高考前压力辅导、大学生情感及学业规划指导等)、团体铺导(党员干部心理测试与训练、公务员心理问题及疏导、企事业团体激励与抗压辅导、职业行业组织文化建设等)。荣获2016年我市疾控中心单位“好人榜”。2016年8月参加北京第九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参赛论文《精神卫生干预模式在当前社会管理中的探索创新》获得全国优秀论文奖证书并在综合论坛上主持此主题演讲;11月参加江西省心理学千人咨询师代表大会,论文《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探索分析》获得江西五大(两协会 两学会 江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会授予优秀论文奖荣誉证书;目前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江西OEAP联合示范基地的项目筹备负责人,联系方式为公务手机18079167996及846423915@qq.com。项目首席科学家时勘教授简介及最新出刊《人力资源管理》及博士课题组科研团队研究资讯可在百度网站、中国知网及万方网站、微信公众号、高教社网站书城查询,可促进提升各省市企事业合作共赢于中国科学院科研资源整合平台致国家层面。2017年5月1日代表江西作为特邀贵宾出席北京中华领航劳动者---全国劳动英模五一座谈会爱国公益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获授中华领航劳动者会议证书等荣誉。5月7日受聘为江西牡丹雅致女性成长学院专家顾问。7月1日受邀参加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庆典活动,荣获国家荣誉证书。7月22日受邀参加全国首届健康医学模式的伦理与法制暨医院管理高端论坛(山东烟台),所撰写论文《新常态下健康疾控机构建设的社会管理创新》经论坛学术委员会(全国首届医学模式的伦理与法制暨医院管理高级论坛组委会)评审荣获优秀三等奖,并获卫生事业管理分论坛主旨演讲。鉴于本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做的努力奋斗并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所做的贡献,经中国八一精神研究会、行业新闻人物网、中国创新先锋网2017年8月受邀参加南昌追忆峥嵘岁月 重温卫国豪情一红色文化传承人团聚英雄城 隆重纪念建军90周年大型活动,并获得授予大会发起人全国最美红色文化传承人荣誉称号及证书,并获得主旨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科研助推社会治理》的会场演讲。 今后本人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互联网时代“健康中国”社会心理学之政府管理及科研实践,促进国家公共卫生领域改革创新,提升卫生政策研究创新力与影响力,加强国家社会治理研究学术水平。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