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假错案,是怎么发生的?
发布时间:2023-11-29 来源: 82年的老周 点击:
次
Angel Boligan【古巴】| 图
老周 | 文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461天!
一位湖南的“挑事精”朋友,留言,问:为什么会有冤假错案?
有一次,我问一位律师朋友,现代司法的一个重大进步,你认为是什么?他脱口而出——疑罪从无。大白话就是证据不足,不充分,就不能定罪。这是把冷冰冰的法律,从求真转向求真并求善。
我对法律不太懂,所以不敢妄论,但,疑罪从无的思想,中国古代就有了啊。
东汉,汉明帝——刘庄执政时期,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楚王刘英想造反,结果造反不成,东窗事发,朝廷上下的上千人被牵连,一时间,苦雨凄风……
当然了,这上千人中,肯定有参与造反的,也肯定有被冤枉的。汉明帝也明白,于是就安排御史——寒朗来调查处理此事。
当时,寒朗在审问两位已经确定为造反派的人时,这两人一口咬定,当朝的四位大臣(都是侯爵身份)参与了谋反。
寒朗审了一段时间之后,汉明帝就催问这事的进度。寒朗就说,有两个反贼,一口咬定,四位侯爷参与了谋反。汉明帝一听,火冒三丈,这四位,我多年来一直信任他们啊,待他们可不薄啊,他们怎么能干这事?!都抓起来!杀头!立刻!马上!
寒朗赶紧劝阻,皇上,息怒,不能如此。我这么长时间没跟您汇报,我就是在等,看这事还有没有别的旁证,证明四位侯爷确实参与了谋反。我们不能因为这两个反贼的一面之词,而冤枉了四位侯爷啊。你看,我等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别的证据,很可能四位侯爷是被冤枉的……
汉明帝向来非常痛恨造反叛逆之人,不等寒朗说完,怒斥道,我让你调查审问,你倒好,用审不出结果来交差,意思还想让我把四个嫌疑人给放了,你是何居心?!来啊,给我推出去,斩了!
寒朗也没慌,只是声音提高了八度,高声劝汉明帝,皇上,你听我说完,再杀不迟。皇上,你想,你让下面人审案,大家都知道你恨这些造反的人,所以,大家都往死里审,把没罪的审成有罪的,把轻罪审成重罪,他们都是为了取悦你,生怕处理得不狠,你再怪罪下来。皇上,你想,这样一来,这得有多少冤假错案啊?!这样下去,牵扯何止上千人啊,到时朝中无人做官,人人自危,这行政秩序还怎么维持?大家心里都战战兢兢,还怎么为国家尽心尽力?
汉明帝虽然一时冲动,但他不是糊涂皇帝,听完寒朗的一席话,赶紧摆了摆手,让寒朗回来,君臣两人一商量,四位侯爷的事也就不再追究了。
这是什么?这不就是疑罪从无吗?没有确凿的证据,怎么给人定罪?
而且,一旦要定错了罪,杀错了好人,这个恶劣影响就太大了,许多人都会对这个司法体系失去信心,害怕了,跑了。那,原来的整个社会秩序就无从维持了。
所以,你看,其实从东汉时期开始,我们就有了“疑罪从无”的思想。那么,我们今天的法治中国,更应该把“疑罪从无”作为一个原则,贯彻到我们的司法体系当中,最大限度地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责任编辑:总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