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有偿拼车,先“拼”法规

发布时间:2015-04-23      来源: 上海法治报    点击:

有偿拼车,先“拼”法规
上海法治报

 

 

圆桌主持 陈宏光

 

本期嘉宾

上海中夏旭波律师事务所 李晓茂

上海广庭律师事务所 潘轶

上海卓君律师事务所 秦建铭

 

主持人

围绕打车软件和各类专车的争议尚未停息,多家公司开发的“搭车”、“拼车”APP又在许多年轻人的手机里扎下了根。

 

从这些APP的宣传来看,都和时下热门的“解决交通拥堵”、“提倡节能环保”挂上了钩,而背后又有巨额资金的投入,试图依靠高额补贴为这一模式打开局面。

 

然而,这样的模式可能面临比打车和专车软件更严峻的法律风险。至少目前相关部门的意见很明确,没有营运资质的私家车一旦收取搭乘人费用,就可被认定为“非法”。

 

那么,有偿拼车一定就属于非法么?

 

北京有限度允许“合乘”
 

 

去年年初,北京曾在国内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有限度地放开了有偿拼车。

 

 

 

李晓茂:对于有偿“搭车”、“拼车”是否合法的问题,我认为的确比较复杂,目前一般人的理解、业内各方的态度和监管部门的说法都不尽一致,尚未取得共识。

 

就一般人来说,相对比较认可这样的做法,觉得这对乘客来说毕竟是多了一种选择,一些私家车主也觉得有平台可以提供有偿拼车是好事。

 

但从出租车司机和公司的角度来看,私车收费载客当然就是黑车,相关管理部门也持这样的观点。

 

对于拼车合乘的行为,如果不涉及费用一般不会涉及是否违法的争议,关键就在于有偿拼车究竟应如何定性。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按照执法部门对现有法律的理解,私家车因为没有营运资质,因此只要载人收费就是非法营运。

 

问题是,载人收费一定就是营运么?

 

所谓经营行为,必然是以此为业,且面对不特定人群。

 

而上下班时提供顺路搭车,或者偶尔搭载亲朋好友,即使收取一定费用,我认为也不应认定为非法营运。

 

众所周知,我国对电信业务有资质要求。假设我家有台传真机,邻居经常来收发传真,使用了我的传真机、传真纸,并造成我的话费支出,他因此向我支付一定费用,能否认定我是非法经营电信业务?我认为是不能的。

 

我国对金融业务也有严格的准入限制,朋友找我借钱,利息是银行同期利息的4倍,我把钱借给了他,难道是非法开展金融业务么?这显然只是民间借贷。

 

去年年初,北京曾在国内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有限度地放开了有偿拼车。

 

也许是为了避免争议,该规定特地选用了“合乘”这一名称,将其定义为“出行线路相同的人共同搭乘其中一人小客车的出行方式”,显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搭车、拼车。

 

该《意见》还明确,“上下班通勤合乘和节假日返乡、旅游合乘各方当事人,可以合理分摊合乘里程消耗的油、气、电费用和高速公路通行费用”,即允许收取一定费用。

 

当然,那些以载客为业、面对不特定人群提供所谓“搭车”、“拼车”并收取费用的,显然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拼车或者搭车了,应属于非法营运。

 

新技术让拼车规模“放大”
 

 

由于互联网尤其是手机APP的介入,互联网有偿拼车的规模会被前所未有地放大。

 


 

 

潘轶:在没有互联网、手机APP这些新技术之前,我认为对“黑车”的认定相对比较容易,一般也不会引发太大的争议。

 

所谓非法营运的“黑车”,肯定要在固定的一些地点拉客。他们没有营运资质,但事实上以载客营运为业。其他车主即使有意愿在上下班时提供搭车,但要找到合适的搭车人也不是那么容易。

 

但有了互联网和APP之后,另有固定职业的车主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APP平台,在上下班途中接受有偿搭车。这在北京被视为合法,而在上海则可能被认定为非法。

 

可以想见的是,由于互联网尤其是手机APP等新技术的介入,有偿拼车的规模会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关于有偿拼车的争议和矛盾也可能会空前突出。

 

争议的焦点是对法律的理解
 

 

有偿拼车是否合法的争议,焦点是对法律理解的不同。比如北京的相关部门认为,“上下班通勤合乘和节假日返乡、旅游合乘各方当事人,可以合理分摊合乘里程消耗的油、气、电费用和高速公路通行费用”。

 

 

 

秦建铭:有偿拼车是否合法的争议,背后的焦点实际是对法律理解的不同。

 

同有偿拼车是否合法相关的法律规范,主要有《道路运输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以及各地关于客运出租的相应立法。

 

虽然北京出台的《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这一《意见》的法律层级是相对较低的。与其说这是一部法律规范,不如说它体现了对现有上位法的理解。

 

也就是说,北京市的相关部门认为,“上下班通勤合乘和节假日返乡、旅游合乘各方当事人,可以合理分摊合乘里程消耗的油、气、电费用和高速公路通行费用”。

 

而在没有出台类似意见的其它地方,则往往一刀切地认定收费载客就属于非法营运。甚至有的地方发生过这样的案例,有人开车送亲戚到机场,由于临下车时亲戚给了钱,被交通执法人员依照“黑车”进行了处罚。

 

目前的相关立法就是那么几部,但既有法律面对突飞猛进的新情况、新态势,的确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一刀切”不尽合理但易于执行
 

 

随着互联网和APP发挥越来越大的媒介作用,使得实践中有偿拼车“偶尔为之”和“以此为业”的界限越来越难以分辨。

 

 

 

李晓茂:基于现有法律,以及对于民事行为“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我比较认同北京市相关规定中对有偿拼车适度放开的做法。

 

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情理层面分析,我都认为私家车在上下班时提供顺路搭车,或者偶尔搭载亲朋好友,即使收取一定费用,也不应认定为非法营运。

 

问题是随着互联网和APP发挥越来越大的媒介作用,使得实践中有偿拼车“偶尔为之”和“以此为业”的界限越来越难以分辨。

 

如果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很难规制“准黑车”式的有偿拼车。

 

这显然将是一个涉及法律的制定、修订、执行乃至行业体制如何完善的大问题。

 

相关报道

 

管理部门:有偿拼车属非法营运

 

据法制网报道,随着城市交通压力加大应运而生的拼车现象虽受出行者欢迎,但现行法律并未对拼车的合法性进行明确解释,这种现象仍属执法部门打击范畴。

 

“无论什么情况,只要双方发生了交易那就视为非法营运。”乌鲁木齐市客运统管办法制宣传科工作人员闫瑞表示,即便是因拼车分担油费、餐费甚至是给车主一包香烟这样的情况也属于交易范畴。闫瑞介绍,根据 《乌鲁木齐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第29条,未办理客运出租汽车营运证件从事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扣留其车辆,没收非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而《道路运输条例》也规定,经营性的客运行为,如果没有按规定办理车辆营运手续就属于非法营运。

 

“经营性道路运输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发生费用结算,或者是获取报酬的道路运输。而拼车虽然只收取一点费用,但只要有费用结算,就属于经营性道路运输。”采访中,新疆自治区交通厅一位负责人对法条进行了解释。

 

“黑车拉客以营利为动机,而拼车则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车主不为谋利,乘客分摊少量成本换取出行便利,因此拼车和黑车营运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拼车究竟合法还是非法尚有争论,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拼车问题上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的需求。为此,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的形式界定拼车现象的法律边界和拼车双方的权利义务。”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丽莉表示。

 

(来源:4月20日 《上海法治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