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办案时律师要熟记于心的数字

发布时间:2015-04-30      来源: 百度文库    点击:

 

来源:百度文库


一、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

1.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2年。

2. 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的期限为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

3.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期限为:10日。

4.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应当完成调解的期限为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19条)

5.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1年。

6. 身体受到伤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受法律保护的最长期限为:1年。

 

二、行政部门处理时限

7.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的结案期限为:90日内。

8.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特殊情况下的结案期限为:180日内。

9. 职工所在单位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要求是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

10. 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要求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

11.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的时间要求为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

12.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时限要求是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

13.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以及受伤害职工和用人单位的期限要求是自工伤认定决定做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

 

三、其他人身伤害相关法定时间

14.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丧失的时限是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10年。

15. 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16. 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自理能力的,护理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

17. 视为工伤的情形之一是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一定的时间内抢救无效死亡,该时间是:48时内。

18. 申请鉴定的申请人对鉴定的结论不服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的期限是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

19. 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期限是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

20.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期间为:1年。

21.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的时限要求为自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

 

四、赔偿数额及计算时限

22.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

23. 申请领取铁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金的时间要求是自意外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

24. 旅客向铁路运输企业要求赔偿的请求期限为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

25.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对其亲属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26.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残疾的,对其亲属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源地址:http://wenku.baidu.com/link?url=BCYO7ouoXMZkSYDM6sthti3Is24PN-aSNXNOxXFUkP_gUl6P4dmYyhyfRjf76M_OTrRv5_n9XxWVWdzZrbznnvTaujolcW-d0-yf2gzfJ1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