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涉法”大抵不祥

发布时间:2015-05-18      来源: 不二门的法律博客    点击:

 

涉法大抵艰险,涉法大抵不祥。如果学法者、执法者与司法者不但不敬畏法律,反而玩弄法律,那么到头来他们也就成了不祥之人!

 

文 | 不二门

来源 | 不二门的法律博客

不二门

所谓涉法,指涉及法律的一切活动,可以包括但绝不限于非常狭义的信访上访所说的那个“涉法”。

 

翻遍古今中外文化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无一圣哲劝人涉法,无一圣哲不劝人修德。而现实生活中,那些不识字的老人说得更浅白:本分做人,切勿碰法。又说:你做你的法,但不要去弄法,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圣哲与普通老人不约而同地对涉法如此忌讳,玄机何在?

 

众所周知,法律是国家的工具,也是公民的工具。若不为了强制规范世道,调整人群关系,维护自身利益,法律则无一用处。换言之,当国家有了不法分子,人群有了纠纷,就得诉诸于法律,求得解冤化仇。但是,最后能否真的解冤化仇,便不得而知了。

 

长期涉法的人们,很少不活在自我心性的纠纷之中,甚至自我矛盾之中。几人曾见,几人因为拿起法律工具而快乐?如果有人因为拿起法律工具而快乐,那么这样的快乐果真没有夹杂一点私欲吗?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涉法不是人生的目标,而是谋生的需要;能在涉法工作中保持平常心,不求祥瑞,但求无过,已是十分了不起!至于说到“要以法律为工具替大众谋幸福”,那是现代人习惯于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一种丑陋行为,别信以为真!要知道,长期涉法是一种寂寞而又危险的生活,除非自己的心性修养包括德行,足以消除涉法的烦恼,足以抵抗涉法的“病毒”。

 

临时涉法的当事人,大多陷入苦恼之中。所谓诉前求人,诉中求人,诉后还要求人。不求人,何以兑现?求人,人生一大苦事也。没钱没势的人,一场官司下来,至少短暂地苦恼三次!如果这三次苦恼换不来最后的兑现,要么忍痛割爱,要么就患间歇性苦恼病。几人曾见,几人因为纠纷的胜诉而感到快乐?如果有人因为对方的痛苦而快乐——哪怕对方的痛苦看起来毫无理由,那么他的快乐果真是快乐吗?现实生活中果真有快乐的诉讼吗?又有几人曾见,几个当事人曾在诉诸法律之中获得幸福呢?

 

时下涉法的当事人,“走路”也苦恼。据说,进法院门难于上青天!告状可进门,申请执行“没门”,这是什么道理?案件执行不了,给申请人一个面对面的解释,释人疑惑,难道不是法院的工作任务之一?申请人进不了法院门,只好在门外长久地干着急,那种“求解”无门的苦恼,“门内人”可曾体会几分?……如此拒人于门外,如此不信任当事人,如果不说“涉法不祥”,那真是有悖天理良心!

 

众多的法治现象告诉我们:大凡涉法,多有不祥。古来圣哲不劝人涉法,而劝人修德,以及当下普通老人对涉法的感叹,其玄机可见一斑。道德充满母性,孕育万物,含摄万物,滋润万物;而涉法多有曲折,多有诡谲,多有不平,长期积淀便形成一股戾气。轻则使人绝望,重则使人反抗。因此,涉法中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必须自觉接受人类审美文化的滋润,特别是道德雨水的滋润,帮助法律适当地成长,帮助法律尽量缓减他人的苦恼。如若不然,长期涉法的结果,必定“妖气”缠身,自欺欺人。

 

涉法大抵艰险,涉法大抵不祥。如果学法者、执法者与司法者不但不敬畏法律,反而玩弄法律,那么到头来他们也就成了不祥之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