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无聊的案件”烛照法治进步

发布时间:2015-05-29      来源: 深圳市法学会    点击: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一法律原则,不仅适用于黄振耀案,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样十分重要。

 

历经11年,经过2次开庭审理、4次拘捕、4次取保候审以及多次司法协调会,5月18日上午,福州中院对福清市司法局原局长黄振耀贪污案作出二审判决。据《法制晚报》报道,法院认为黄振耀为人翻译公证文件的行为不构成贪污罪,故撤销一审判决,当庭无罪释放。

这桩案件说大不大。1997年起,黄振耀因有外语专长,为福清公证处兼职翻译公证文书并从中获得报酬,结果于2002年被指控涉嫌贪污罪、滥用职权罪和私分国家财产罪等三项罪名,并于2004年一审以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利用一技之长为人翻译文书,每次报酬仅20元,却让自己陷入牢狱之灾,这样的结果令人惊愕。黄的律师干脆评价,这是一个“无聊的案件”。

这桩案件说小却也不小。这不仅涉及一个人及其家庭的命运,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法制状况。从卷入翻译费风波算起,黄振耀的人生中有13年是在梦魇中度过。试想,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3年?当庭释放的黄振耀已是胡须尽白,似乎在诉说自身所经历的不幸遭遇。黄案涉及的事实并不复杂,从一审判决有罪到二审宣判无罪,却要经过如此漫长的等待,这本身已构成一种不公。为何这桩案件未能及时宣判,其中牵涉哪些问题,实在值得追问与反思。

然而,哪怕二审宣判无罪后,黄振耀案在网上仍聚讼纷纭。比如有网友认为,黄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事与职务有联系的活动并收取费用,这就是受贿行为。也有网友表示,黄没有利用职务上的资源,而是凭自己的本领和汗水获取相应报酬,没什么不对。持不同观点的人,在网上争论不休。这表明,许多人不仅对这桩案件仍有争议,对司法体系的运作也有认识模糊之处。

其实应当这么理解,黄振耀二审宣判无罪,指的是贪污罪不成立。也就是说,法院判定黄的行为不符合贪污罪的主客体要件。例如,构成贪污罪的条件之一是侵犯公共财物,但黄所获取的翻译费只是劳务所得,而不是公共财物。这就是所谓罪刑法定的原则。“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罚就不再是一种正义的刑罚。”哪怕黄振耀这么做可能涉嫌违纪或其他违法问题,但只要不是构成贪污罪,法院就不能以贪污罪来指控和进行判决。这是有些网友误读此案的原因之一。

当然,若以今天的眼光看,黄振耀的行为或有违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法纪要求。如2006年起施行的《公务员法》,对国家工作人员兼职作出了明确界定和要求。黄当时的职务身份与公证处也存在利害相关,为他人翻译公证文书并获取报酬,确实免不了有“瓜田李下”之嫌。但从中还应看到的是,像黄振耀这样的人,精通外语,有翻译专业技能,当一名司法局长,无疑是错配了资源。理解这一点,对现如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无启发意义。

处在当下,该如何让整个社会迸发出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潜能,为发展添动力?关键在于解除制度束缚,解放思想,让人们勇于追逐梦想,让各种社会资源充分自由地流动。这一方面是要从制度上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权力干预;另一方面是要真正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譬如以往被认为违规的医生“走穴”(多点执业),如今得到正本清源,不仅为法规所允许,而且正在从措施上加以鼓励。

关注黄振耀案,就是要看到,中国要加快步入法治社会轨道,不仅在司法上要严格遵守法治原则,在社会运行上也须遵循法治理念。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一法律原则,不仅适用于黄振耀案,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样十分重要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