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知识产权公证证据存在“大有可为”空间

发布时间:2015-06-26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点击:

  中国公证协会发布的《中国公证服务知识产权发展情况报告》,运用翔实的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向人们展示了公证业界服务知识产权研发创新和国家知识产权兴国战略的奋斗历程和显著业绩。报告中介绍的成功经验、提出的意见建议也很有启发意义。我顺便就知识产权公证证据问题,谈几点看法。

 

  高度重视公证证据的法律效力

 

  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公证机构依法开展公证活动,具有公共信用或者社会公信力。遵守法律、坚持公正是法律对公证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公证机构对于当事人申请的事项要依法审查,并且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制作公证证明。因此,公证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更为可靠,对人民法院查明案件真实情况、有效解决并预防纠纷十分重要。对此,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三条规定,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可见,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为免证事实。对方当事人对此持有异议的,必须提出相反证据,并且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能仅仅动摇免证事实对于法官的心证基础,而是要达到足以推翻免证事实的程度,即需要达到证明相反事实成立的程度。

 

  公证证据有利于知产案审判

 

  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事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地位重要,责任重大。目前,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尚存在一些难题,其中取证难、举证难、判断难尤为突出,这是由知识产权本身的无形性和可复制性所决定的。因此,对于知识产权权利人而言,依法及时保全、固定证据尤为重要。基于公证证据特殊的法律效力,其更有利于解决权利人举证难问题,在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应用得越来越多,几乎涵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所有案件类型。从公证事项来看,知识产权公证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公证事项:主体资格公证,如营业执照公证等;声明书、授权(委托)公证,如商标转让声明,授权办理相关申请手续、登记手续等;合同、协议公证,如商标权转让协议;保全证据公证,如侵权证据的固定;保管业务,如文学作品保管等。

 

  实践证明,公证证据更加真实、准确、全面和充分,有利于当事人在纠纷解决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地审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比如,2013年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758件,涉及公证证据案件265件,占35%,其中被采信的涉公证证据案件220件,采信率为83.02%。而且,司法实践表明,被控侵权方对公证证据的接受和认可度往往较高,在没有相反证据可以推翻相应的公证证据时,往往较容易与权利人达成和解。因此,在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案件中,公证证据正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诉讼证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作用上,公证证据都在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人民法院认定相关案件事实的重要依据。

 

  实践创新大有可为

 

  公证业界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与全面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大有可为的空间,这里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建议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的专门化建设。我注意到公证业界在推进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的专门化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创新了一些平台和机制,效果很好,但似乎仍然不够。比如,能否考虑在知识产权公证服务需求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公证机构?还有,知识产权公证服务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服务,需要专业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因此,有必要在公证员队伍中培养一批既懂知识产权专业又精通公证业务的公证员,不断提升公证服务知识产权创新和水平。

 

  二是建议更加重视公证证据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打造公证证据的公信力。从审判实践看,尽管公证证据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公信度,未被法院采信的公证证据比例较小,但公证证据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公证程序不合法、取证步骤不完整、公证书内容与客观情况不符等。这些不足或瑕疵虽然不大,但严重影响公证证据的公信力。因此,建议公证业界以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为契机,更加重视公证活动的诚信建设,向社会推出越来越多广受信赖的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品牌,坚持以诚信引领公证业界科学发展。

 

  三是建议进一步强化公证审查告知义务。与其他诉讼证据一样,公证证据同样需要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司法实践表明,公证机构往往更加关注前两者,对于关联性较少涉及,这就造成了公证证据及其要证明的事实虽被法院采信,但当事人所要证明的待证事实却没有得以证明,当事人申请公证以求完成举证证明责任的目的不能实现。因此,建议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业务时,应当充分询问当事人申请办理公证的原因和用途,尽可能使其申请的公证事项与其所要证明的事实相吻合。

 

  四是建议制定专门的类型化知识产权公证指导意见。目前,知识产权公证办证量总体虽然尚少,但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整体发展潜力较大。对于知识产权公证业务中涉及到的常见问题,建议及时研究总结公证机构的经验做法,提取一般性规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公证事项,制定专门的指导意见,以此保证公证质量,提高公证效率,降低公证职业风险。

 

  五是建议进一步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积极拓展知识产权公证业务领域。按照《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和《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建议积极拓展知识产权公证业务领域,加快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预防性保护机制。探索以公证的方式保管知识产权证据及相关证明材料,加强对证明知识产权在先使用、侵权等行为的保全证据公证工作。(胡云腾 作者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第二巡回法庭庭长)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