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快评】审计点名:淹死人的不是口水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点击:

【快评】审计点名:淹死人的不是口水

王品

 

一年一度的审计工作报告发布,媒体迅速捕捉到了最能吸引眼球的亮点:首次公开点名曝光了5名违纪违法者。5人中,包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原总监郭振玺、南方电网原副总经理肖鹏等备受关注的落马官员。

 

其实,最近这些这年来,审计报告的点名力度在不断加大。去年6月的审计报告,曾点出中国地质调查局去往拉斯维加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超编配备公车等。再之前,审计报告中曝光的违规问题单位,也不在少数。此次把点名具体到人,虽然头衔前面都有个“原”字,无疑进一步昭示了以审计促问题曝光和解决的决心。

 

其实,审计只是一个“免疫系统”。这一系统,既要“问诊”——发现肌体中已经出现的蛀虫,要“防范”——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防止蛀虫的出现,也要“预警”——对于那些容易遭受蚁蚀虫蛀的部位进行预测分析。点名批评,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三部曲的第一部。

 

只是停留在这一步,点名这件事,即便再具体,威慑力也是有限的。从过去的情况看,一些问题即便点了名,也难以解决。挤占挪用资金、违规收费、违规招投标等等老问题,在审计报告中都看得有点“审美疲劳”了,一些部委甚至成了连年上榜的“老面孔”,被点了名可能也不会有“脸红心跳”的感觉。

 

没有整改的审计,效果等于零。现实中,审计报告已经明确提出了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是明目张胆不放在眼里。审计的风暴,“雨过地皮湿”,刮过了也就刮过了。审计指出了问题,还得其他执法执纪的部门跟进,该打针打针,该手术手术,才能“止损”,也才能“治愈”。

 

审计署透露,今年各项审计共移送重大违法违纪问题800多起。从今年开始,每个中央巡视组配备2名审计人员,“审计先行、巡视跟进”的思路也初露端倪。让审计与包括巡视在内的各项制度亲密合作、无缝对接,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毕竟,口水是淹不死人的。

 

相比于具体点了谁的名,更值得注意的,是审计报告提出的一些宏观的问题。每年的审计建议中,很多都是从体制机制层面揭示问题,如果能重视起来,对完善制度建设、规避问题发生,能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如转移支付改革、政府性债务、财政存量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在深化改革中统筹加以解决。

 

报告显示,对去年审计出的问题,各部门各地区共制定完善制度3100多项。不管是主动还是“倒逼”,只有这样,才能让审计的作用,进入一个更高的层面。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