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刑法修正案草案:庭审时侮辱诽谤法官或被处三年徒刑

发布时间:2015-07-07      来源: 中国法院网    点击:


刑法修正案草案:庭审时侮辱诽谤法官或被处三年徒刑

2015-07-01 15:21:15 | 来源:法制晚报 | 作者:唐李晗

  近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二稿已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进行审议。草案第36条内容“扰乱法庭秩序犯罪”的修改内容引起法学人士热议。刑法学家认为,用刑罚手段来规范当事人或律师的“闹庭”行为,显得过于严苛。有律师建议,如出现侮辱、诽谤司法人员的情形,在使用刑罚方式惩戒之前,可先行警告或训诫。

  侮辱、诽谤法官 或被处三年徒刑

  昨日下午,“《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36条研讨会”在京举办,会议上学者、律师深入探讨了此条立法的得失问题,就司法权威的维护和律师辩护权之间的均衡关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认为,第36条所修改的是原《刑法》的309条关于“扰乱法庭秩序罪”的规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庭审中当事人或律师的“闹庭”行为。

  根据草案规定,有聚众哄闹,殴打、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行为的,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陈兴良表示,我国司法改革要求建立以庭审为中心的刑事法体系,法庭将成为定罪量刑的主战场,但规范法庭秩序的同时,不应影响到当事人或律师的辩护行为。

  就草案第36条第3款“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而言,陈兴良指出问题所在“威胁”,因为侮辱诽谤在《刑法》当中规定比较明确,在理论和司法实践当中把握和界限都是明确的。

  在我国《刑法》当中,威胁这个行为方式,一般都是与暴力相提并论的,稍微扩大一点解释,除了伤害、杀害威胁,还包括损害财产、侮辱人格、损害名誉等威胁,这里的威胁内容,都是指损害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利,这样一个威胁的含义还是比较明确的。

  但是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36条中,“威胁”一词是离开了前面的暴力单列出来,这种情况下,威胁容易被做扩大化的解释。

  “因为威胁这个词的含义很宽泛,离开了特定语境,一般性的威胁做某种扩大化解释。”陈兴良说。

  何为情节严重? 实践中较难界定

  陈兴良提出,第36条第4项“有其他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兜底条款易被滥用。

  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说话、交头接耳、鼓掌、拍照都可以被认为是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但达到何种程度,可被认定为是“情节严重”,则较难界定。

  陈兴良认为,根据这个规定,当事人和律师的辩护行为会受制于法院和检察院,从而削减了律师的法定职责。

  建议 追究刑责前先警告或训诫

  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文龙建议,在条文当中设置几个阶段性的制裁方式,比如对于侮辱、诽谤、威胁司法人员首先警告或者训诫,如果说不足以制止或者不足以排除的话,再用刑罚的方式进行归制。

  另外,高文龙提出,可以模仿刑法第201条关于偷税罪的规定,“该项规定实际上是设计了一个程序,当税务机关已经下达了交税通知,纳税人补交了税款之后,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一定要修改,是不是可以模仿这条?”

  也就是说,如果刑辩律师确实在法庭上侮辱、诽谤、威胁了司法人员,经过法律协会的警告训诫之后,应可以不再追究该律师的刑事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翼祥德认为,草案第36条规定的刑罚量刑过于严苛,“对于可能出现的律师违反法庭纪律的行为,通过吊销其行业执照即可达到惩戒目的。”

  他认为,吊销行业执照、拘留这两个惩戒规定,足以保证刑事辩护律师不敢扰乱法庭秩序,而不需要将惩戒措施上升到刑事。

  关键词 闹庭

  “闹庭”的定义在客观表现上可归纳为:律师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挑战法官的权威而与法官发生争执的行为,其后果可能是违反法庭秩序。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当事人或律师为了达到不当诉讼目的会采取过激、非理性的手段,如威胁恐吓、阻挠骚扰、打砸破坏、围堵哄闹、辱骂羞辱等。“闹庭”的表达方式,可能导致纠纷解决无视法定程序和规范,纠纷的解决准据不再是法律而是权力和情感,严重干扰了司法公正。

  链接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二稿第36条规定,将刑法第309条修改为:有下列扰乱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一)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

  (二)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

  (三)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

  (四)有其他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