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盛利:别把“维权律师”当洪水猛兽

发布时间:2015-07-16      来源: 法务之家    点击:

摘自环球时报,作者是中央机关法律工作者,本文仅供学习参考,如有异议请联系


/

笔者近日到河北某市调研,偶遇一律师去帮助村民打土地以租代征的官司。当笔者把这一信息告知市县有关部门的陪同人员时,他们十分不悦,说有不少律师煽动农民与政府对抗,弄得项目推进困难,群众工作不好做,地方官员无颜面,希望加强管理,云云。

诚然,现实中确实有个别不良律师,他们或被境外敌对势力收买,或为金钱迷惑双眼,人格和法律良知沦丧,通过个别案例,把社会治理中基层的、局部的问题矛盾放大成全社会乃至执政党的问题,煽风点火,令亲者痛、仇者快,这从近年一些群体性事件背后揪出的“策划者”可以得到印证。

但这样的律师“败类”,占我国25万律师大军的比例毕竟微乎其微,绝大多数律师是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法律,忠诚于良知的。不能说律师在具体案件中,不论是非,没有与地方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甚至帮助“民告官”,就是与政府作对,给官员难堪。

而恰恰相反,律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不管位高权重、贫贱低微,政府和官方应心存敬畏之心,经常反躬自省,在推项目时,自觉做到依法行政,在办事情、做决策时,始终按照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只有这样,纵使律师手持正义之剑在旁,也不必担心被伤。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矛盾多发期,特别是一些地方在治理雾霾、大规模压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时,群众利益诉求有多元复杂、日趋激烈之势,加之一些地方官员习惯于高高在上,甚至与民争利,导致群众因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频频上访,这显然与建设法治中国的精神背道而驰。

尽管许多地方政府使出十八般武艺劝访,但“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观念仍在一些访民心中根深蒂固。河北群众在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群体性进京上访或阻工对抗,而是寻求律师帮助,依法维权,完全符合孟建柱同志倡导“越是复杂疑难问题,越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寻解决之道”之精神。

这种理性和进步无疑值得肯定,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理应受到启发,顺势而为,积极借助律师等第三方力量,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而不应视律师帮助群众维权为洪水猛兽。

唯其如此,建设法治政府、和谐社会、平安中国才能凝聚更多正能量。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