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重压之下 砥砺前行: 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律师工作与生活

发布时间:2015-07-20      来源: 法案聚焦    点击:

 

我们都知道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除了工作,我们还要生活,追求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我们还要锻炼身体、培养个人爱好,发现生活的美;我们还要融入家庭,多享一些天伦、多尽一些义务;我们还要帮助朋友、做些公益,多为别人、为社会做些事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面对高强度、快节奏工作压力的解压办法。而律师作为典型的脑力加体力工作者,我们只有坦然面对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常态”,调整好心态,进而调整好状态,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

 

作者:薛军  

来源:贵州君跃律师事务所

 

很多人知道律师这个职业是从影视剧开始的。小时候看电影《风暴》,电影里的施洋大律师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律师,当时不懂,只是感觉律师有气势、有正义感。再后来,有了周星驰搞笑版的《九品芝麻官》(里面有个清代的讼师),有了《律政俏佳人》、《离婚律师》、《何以笙箫默》,国外的还有《精装律师》、《辩护人》。总之很多,有些影视剧还只是听说,没有看过。

 

影视剧中的律师给人印象如何?伶牙俐齿、巧舌如簧、无中生有、搬弄是非,这是一种印象;器宇轩昂、声张正义、捍卫法律、不惧生死,这又是另一种印象。律师给人的印象有时真的是天差地别。20年前,在家人为我的前途捏把汗、怕我养不活自己的担忧下,我自己还是选择做了一名律师,开始体验现实版而不再是影视版的律师工作与生活。

 

做了几年律师,进入了21世纪,我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在第一次接触时,对律师的评价大多是:你们总是穿着名牌、开着豪车,你们都是住着别墅、在宽敞明亮的高档办公室里优哉游哉,你们简简单单和别人说几句话、写几个文件,钞票就能大把进账……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很多人眼中的律师就是有钱、有闲、有自由,想干就干,不想干随时可以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好像律师们的生活质量普遍很好,幸福指数普遍很高。

 

人生如戏,然而戏未必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你所想象的、看到的,也许并不是律师工作与生活的真实写照。

 

现实生活中律师的工作与生活是怎样的呢?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律师——不论是小律师、大律师,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行业外的人很少知道。刚刚执业时,你会面临生存的压力:一边为面包在哪儿发愁,一边羡慕那些每天冲出杀进、风风火火的资深律师,真想像他们一样有接不完的案件、干不完的活儿;慢慢的,熬出来了,不愁吃喝了,你又会面临成长的压力:你开始讨厌那些你认为没有技术含量、不断重复的枯燥的业务,开始羡慕那些天天飞来飞去为大客户服务的业内大腕,羡慕他们的客户品质高、业务收费高;慢慢的,业务结构、客户结构也改善了,你又会感觉到发展的压力:你发现人的精力有限,你的客户多、业务多,但是你没有固定的助手、没有固定的团队,再小的事情你都得亲力亲为,你开始为没有团队发愁,开始为自己头发白完了还要事必躬亲而感到悲哀,但是你还不得不接着干下去……

 

律师需要面对的挑战和压力远远不仅仅这些。这些只是律师这个职业面对的众多挑战、压力中较为小儿科的例子。和医生、教师、学者、公务员、淘宝微店创业者、企业家一样,每个职业都会面临一些共性的压力和特殊的压力,各有各的艰难和不易,当然律师职业也不例外。只是在不同的职业之间,由于缺乏了解,围城效应,大家各自吐槽、彼此羡慕,其实忘了各家都有难念的经。

 

我们暂且放下前面这些已经在律师业内、业外广泛讨论的生存压力、成长压力、发展压力,因为很多同行、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在为律师们解压献计献策、倾囊相授。我们可以再微观一些、真实一些,一起来看看大多数律师工作与生活的“常态”——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律师平常工作与生活的状态。

 

作为一名律师,以下这些工作情形你遇到过吗?你常遇到吗?如果常遇到,你怎么给自己一个继续坚持的理由呢?

 

1、你正在心急火燎地起草某个客户一直在催促提交的尽职调查报告,另一个客户又发来邮件,告知有数份合同协议,并且声称很急、望你速速审查反馈;

 

2、你正在一个客户的会议室开会,为一个合作项目耗费心血,手机上突然看到另一个客户发来要求审查的某个工作方案,并告知你希望下班前反馈;

 

3、你正在做课件、准备去给客户的高管和中层领导讲课培训,另一个客户的电话来了,告知你发生重大变故、十万火急,让你尽快赶到他的公司,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和报告;

 

4、下班了,你正在为晚上加班写法律意见书的事儿发愁,这时你的上级律师、合伙人或者客户又发来一堆文件,麻烦你明天中午反馈,你扒拉一下手指头,感觉这个晚上可能不用睡觉了;

 

5、周末了,你正在家里尽一点好不容易才有时间尽的家庭义务——洗衣、拖地、带孩子,你的上级律师、合伙人或者客户电话通知你:非常抱歉、打扰你周末难得的休息,有紧急情况,需要你马上准备一个会议文件,并且两个小时以内赶到办公室开会;

 

6、大年初六,明天才放完春节的假,但是你已经开启工作模式,在办公室研究一个不久就要开庭的案件的资料;

 

7、清晨8点你已经在机场候机,晚上11点你又飞回这个机场,准备打的回家;这一天你令人羡慕地“打飞的”来回——开完了会,或者阅完了卷、调取完了证据,但是,你回家还要整理一下文件,还不能马上睡觉,因为明早九点你还要坐到法庭或者客户的会议室,还要准备开庭或者向客户汇报工作;

……

 

面对这样的工作强度、节奏、压力,处在不同阶段律师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刚刚执业的年轻律师,大部分还处在学徒状态,主要工作是为师傅打下手、做一些辅助工作,对这些工作情形还不一定感受很深;但是,对于执业几年以上的律师,这些工作情形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就是司空见惯、家常便饭了。

 

既然这些是司空见惯、家常便饭的工作情形,我们怎么看?——郁闷、无奈、被迫接受、内心反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应接不暇、没完没了、不停被催促完成的工作,有谁会欢欣鼓舞?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坦然淡定呢?但是,除了消极应对、迫于无奈,我们还能有其他的心态、状态可以选择吗?如果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你的理想、梦想还未破灭;如果你评估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还没有考虑放弃律师这个职业,你会怎样面对?

 

作为一名同样还未准备放弃律师职业的同行,我愿意谈谈自己对于律师工作与生活“常态”的几点看法。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个人感受,不是解压良方,也不是心灵鸡汤,可能对你的心态、状态做不了任何改变,仅供参考。

 

 

1、调整好心理预期,别人未必比你幸福

 

律师这个职业要能够为客户解决问题、体现价值、获得尊重,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不仅是法律知识,还有必要的财务、商务、税务、科技等知识,需要大量的工作实践、经验积累,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反思和提升,这就决定了这个职业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简单地说,做律师,就要有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压力下工作,并且还能提交高质量工作成果的心理预期。否则,如果你盼着朝九晚五、到点儿下班,你心理就可能会扭曲,时间长了你可能会选择放弃这个职业。当然,和别的职业比一比,也并不是只有律师职业才这般辛苦:一年要办300件案件的法官,“五加二”、“白加黑”没命加班的公务员,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五点就开始为城市美容的清洁工,每天工作没人发工资、还在为员工工资发愁的企业老板……别人未必比你幸福,就看你自己怎么想、怎么看。因此,预期降低了、合理了,你就会幸福感倍增。

 

 

 

2、设定完成工作的时间,随时提高工作效率

 

一年前看过一篇关于采访某省高考状元的文章。该状元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平时写作业时像考试一样去完成(设定时间、专注去做、不被打扰),考试时像平时写作业一样面对(轻松自如)。同样,我们律师接到的很多工作任务并不都是十万火急,你的上级律师、合伙人或者客户会说:不急,过几天再提交。因此,我们往往会一直拖到临近交稿时才手忙脚乱地去完成。试想一下,就像前面说的高考状元一样,如果接到每一项工作任务,哪怕不急,我们都能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完成时间,就像客户较急的要求一样去对待、去提交工作成果,那我们就会养成凡是工作都不拖延的习惯。当客户安排紧急事务时,我们就比较从容,不会那么不适应、不能胜任。

 

 

3、 及时判断,提前与上级律师、合伙人或者客户沟通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精准、极致的服务成果是需要精耕细作的。作为一个成熟的、职业化的律师,当你正在进行一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又被安排重要并且紧急的工作,你需要立即做出判断:能不能在同一个时段、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兼顾几项工作?如果能,或者需要一定的条件能够做到,例如增派人手,那么你需要及时与上级律师、合伙人或者客户沟通;如果不能,哪怕增派人手也不能完成,那么你更需要第一时间与上级律师、合伙人或者客户沟通,让他们了解你的工作现状,做出要么延长工作成果提交的时间,要么交由其他律师完成的安排。切忌,对已经判断不能保证质量和完成时间的工作,不说、不汇报、不沟通,到临要交稿时再说,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而且也会耽误工作,甚至影响客户体验,严重的可能造成客户流失。

 

 

4、 找准工作的价值,不以牺牲质量换取效率

 

 

律师职业的价值是什么?行业内的前辈、大家们已经给过很多答案。平实一些说: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关乎人的生命、自由、尊严,关乎财产的安全、交易的安全,关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律师的工作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律师的工作成果是否严谨、精准,直接关系到委托人的切身利益。毋庸赘言,律师工作成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两者之间,如果能够同时兼顾,这是最佳选择;如果在特定条件下只能选择一样,我想大部分人选择的应该是质量,因为没有质量的效率,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作为你的上级律师、合伙人,他应该理解你的选择,不会要求你牺牲质量去提高效率;作为你的客户,大部分应该同样理解你的选择,因为你的工作成果直接关系他的切身利益。当然,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少部分客户可能未必真正理解律师的价值,认为你不就是审审合同、改改协议吗?有必要弄得那么玄乎吗,是不是觉得我们找了你,你怎么都得挑出点漏洞证明律师有用吗?遇到这样的客户,我想说服是没有意义的。坚持你自己的价值观,把控好自己工作成果的质量,在你没有解除委托关系之前,按照这个职业应该有的底线、标准去提交工作成果,即使到最后客户还不理解你的价值,你并不损失什么。但是,反之,因为客户不要求或者要求低,你降低了质量标准,最终很可能会给客户和你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5、 融入团队,彼此支持

 

 

律师需要团队吗?十年前,对这个问题行业内还不以为然,认为律师凭知识、靠经验、口碑、人脉吃饭,不需要像企业那样弄一帮人,把业务分流程、分环节去分工,一个人就基本能胜任,何必兴师动众。近几年,业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开始有些变化。理由还是很朴素的道理:人的知识、经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有限的知识、经验、精力不可能完全承担日趋复杂、精细的所有业务工作。因此,单打独斗的传统服务模式已经不能胜任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团队服务已成律师行业的趋势。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常态”下,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团队或者有团队但不能融入团队,你的工作质量要想得到保证,将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时间。相反,建立了团队、融入团队,再复杂、再疑难的工作,经过层层分解、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在客户规定的时间提交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成果,往往更有把握。另外,团队还有一个功能:依靠和放松。团队不只是工作的团队,还可以是生活的团队、娱乐的团队、健身的团队。融入团队,我们可以相互依靠,可以彼此放松,可以更快地恢复体力、精力和情绪,重新投入工作。

 

律师工作与生活的“常态”,有人趋于无奈、消极敷衍,也有人清醒认识、积极面对。我们都知道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除了工作,我们还要生活,追求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我们还要锻炼身体、培养个人爱好,发现生活的美;我们还要融入家庭,多享一些天伦、多尽一些义务;我们还要帮助朋友、做些公益,多为别人、为社会做些事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面对高强度、快节奏工作压力的解压办法。而律师作为典型的脑力加体力工作者,我们只有坦然面对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常态”,调整好心态,进而调整好状态,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