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禄生:中国的法学研究真的位列世界第七?
发布时间:2015-07-22 来源: 中国民商法律网 点击:
次
本文来源于数说司法,感谢授权转载!本文作者系东南大学王禄生。
1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推送数据来自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2014年发布的专题报告《法学学科全球研究成果概览》。
数据以SCI和SCCI期刊数据库为基础,而SCI和SSCI又主要以英文期刊为主,因此本期关注的主要是中国法学研究在英文核心学术圈的位置。
2英文世界法学研究的规模
从2004年到2014年7月,全球SCI和SSCI收录的法学学术文章共计53139篇。
也就是说,近十年年均发表的SCI和SSCI法学学术文章超过5000篇。
从整体趋势来看,2004年大致为4300篇,2007年突破5000篇并持续增长,到2011年峰值接近6000篇,此后数量又有所下降。
3交叉学科是法学研究的重要趋势
在SCI和SSCI法学期刊发表的文章中,有大量超出纯粹法学的范畴而涉及交叉学科。
这再次验证了苏力大神的论断,法学不是一门自给自足的学科。
全世界法学学术文章涉及交叉学科的前十位分别是:国际关系、犯罪学与刑罚学、经济学、精神病学、医事法、交叉心理学、伦理学、医事伦理学、环境科学、社会学。
4中国法学产出位列世界第7
随着国内法学研究的日益繁荣,中国法学学者的英文产出也大致呈现递增趋势。
下图红色部分为近十年全世界学者在核心学术期刊的法学论文产出情况。
绿色部分反映的则是中国学者近十年在SCI和SSCI的法学论文产出情况。什么,您说看不到绿色在哪?请用放大镜!
数据显示,中国学者从2004年起在SCI和SSCI期刊上一共发表法学文章699篇,占全世界法学产出的1.3%。
您可千万不要嫌弃这1.3%!
因为按照国别来划分,中国学者SCI和SSCI的法学产出占到全世界第7位。
下表显示,排名前四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可都是根正苗红的英语国家。
德国是排名第1的非英语国家。中国在非英语国家中则可以进入三甲。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承认中国法学研究与美国的差距。
美帝当仁不让占据了世界法学研究的头把交椅。
在过去十年间累积在SCI和SSCI上发表法学类文章25709篇,占到总数的48.4%。
也就是说,过去十年,全世界SCI和SSCI法学文章中有接近一半是美国学者产出的。
美国学术界流传的Publishor Perish(不发表就完蛋)的格言可不是闹着玩的。
5中国法学产出有近一半来自香港和澳门
尽管世界第7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绩,但若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中国在SCI和SSCI期刊的法学产出中有相当比例来自香港和澳门地区。
换言之,大陆地区在SCI和SSCI的法学产出仍然相当不足!
从数据来看,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占据了中国区发表SCI和SSCI法学论文的前三位。
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列位列第四至第第七位。
大陆地区位列第一的武汉大学SCI和SSCI法学论文的产出不到香港大学的四分之一。
6中国法学产出影响因子相对较低
从影响因子来看,中国学者发表的SCI和SSCI法学论文的影响力明显不足。
根据期刊影响力的大小,我们可以将国际SCI和SSCI的期刊划分为不同的影响区,影响力由大到小分别为Q1、Q2、Q3和Q4。
诸如《哈佛大学法律评论》(HarvardLaw Review)等顶级法学期刊都处于Q1区域。
中国法学学者近十年发表的699篇文章基本处于Q3、Q4区域,只有很少部分能够进入Q2。
具体来看,近十年间发表中国学者法学文章最多的三本杂志及其对应的区域分别是:Hong Kong Law Journal(Q4)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Q3)、Journal of East Asia andInternational Law(Q4)。
7如何评价中国法学在世界的位置
目前,受制于书写语言,英美法学学者仍然是国际主流法学期刊的主力军。
不过,两大因素决定了中国学者将会日益占据重要份额:其一,国内高校对于SCI和SSCI指标的日益重视;其二,拥有欧美留学背景,熟练掌握英文写作能力学者日益增多。
学术研究本质是一种意见表达,也期待中国法学学者未来更多地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学术声音~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