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陈兴良、刘仁文等:“扰乱法庭秩序罪“该怎么改

发布时间:2015-07-22      来源: 大案    点击:

 
 
 
【法治公会】
“近几年来,法官和律师之间的审辩冲突愈演愈烈而司法和立法机关,的应对之道就是加强法庭秩序方面的制度修补,比如修改扰乱法庭秩序罪,以此吓阻法庭上的失序。”
“让律师在法庭上享有言论豁免权非常重要。这是律师独立辩护的必要条件。如果这方面无法得到保障,律师们可能逃离刑事辩护甚至诉讼领域,更多地转向非诉业务。”
 
 
来源丨2015年7月16日《南方周末》
转载联系丨copyrightnz@infzm.com
原题丨《既维护法庭权威,又保障律师权利“扰乱法庭秩序罪”该怎么改》
记者丨滑璇 编辑丨苏永通 制图丨李基礼
 
 
 
2015年7月6日至8月5日,刑法修正案草案(九)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修九草案”)正式向社会征求意见。 
 
二审稿沿用一审稿,增加了构成扰乱法庭秩序罪的两种具体情形,即殴打诉讼参与人的行为、“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的行为,并留了个“有其他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后门”。
 
一些律师和律师协会担心,降低扰乱法庭秩序罪入罪门槛可能削弱本已不彰的律师执业权。支持者则认为此举有利于维护法庭的秩序与权威。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七位刑法学者。不少学者认为,这一条款尚有商榷和完善的空间。
 
 
1、入罪的理由和门槛
 
南方周末:从目前的草案来看,对扰乱法庭秩序罪作出了怎样的修改?
 
曲新久:原来的扰乱法庭秩序罪包括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殴打司法工作人员。现在把侮辱、诽谤、威胁加了进来,并增加了“其他严重扰乱法庭秩序行为”这样的兜底条款,应该说降低了入罪门槛。
 
刘仁文:与现行规定相比,第二款将“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扩大到“殴打司法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这样的安排更为严密、科学,理应肯定。实践中被害人家属当庭殴打被告人家属、律师的情况多有发生,此番修改有利于对诉讼参与人的保护和庭审秩序的维护。
 
南方周末:扰乱法庭秩序罪在1997年被写入刑法,为什么要修改?
 
阮齐林:法律永远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近年来,法庭混乱、不够严肃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才产生了通过修改法律,对法庭秩序予以规范的需要。
 
张建伟:通常来说,法庭上的冲突主要存在于控辩之间、双方当事人的律师之间,这是由诉讼中的对抗关系天然决定的。但近几年来,法官和律师之间的审辩冲突愈演愈烈。而司法和立法机关的应对之道就是加强法庭秩序方面的制度修补,比如修改扰乱法庭秩序罪,以此吓阻法庭上的失序。
 
南方周末:西方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藐视法庭罪的场景,中国的扰乱法庭秩序罪是否与之相同?
 
程雷:两者并不相同。从程序上说,西方的藐视法庭罪是当庭定罪的,不需要侦查、公诉程序,只要法官敲一下法槌就好。但中国的扰乱法庭秩序罪和其他刑法中的罪名一样,需要侦查、公诉或自诉后,才能由法官审判。
 
吴宏耀:就法律功能而言,西方的藐视法庭罪与我国刑诉法第194条规定的司法处罚更为接近。第194条对违反法庭秩序行为的相应处罚,有警告制止、强行带出法庭、罚款、拘留等。这些司法处罚在法律性质上并非刑事处罚,但从功能上,同样具有维护法庭权威、维护法庭秩序的作用,因此,在性质上更接近于西方的藐视法庭罪。而就处罚的严厉性而言,我国刑法上的罪,要求的社会危害程度也要严重得多。
 
南方周末:将扰乱法庭秩序行为在刑法中入罪是否适当?
 
吴宏耀:扰乱法庭行为应该被分为两个层次来看待。第一个层次,行为危害性相对较轻,用刑诉法第194条的司法处罚规制就够了。它已经承担了西方藐视法庭罪的功能,无需再上升到刑事处罚层面。但是,如果行为超出了“扰乱”法庭秩序的严重危害程度,则应当根据其具体危害,按照刑法定罪处罚。
 
曲新久:从总体趋势上看,世界范围内藐视法庭罪、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判罚越来越少,法庭处理时也越来越谨慎。一方面,这体现了法律共同体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这也是控辩审三方非理性对抗越来越少的结果。
 
 
2、“这个口袋太大了”
 
南方周末:目前修九草案中的表述,在你们看来是否妥当?
 
刘仁文:首先,“不听法庭制止”的表述有立法歧视之嫌。我们应该认识到,近年来之所以出现律师“闹庭”行为,与法官庭审中的程序违法、不当言辞、专业素养欠缺也有关,法官当庭训斥、讥讽律师,特别是把律师赶出法庭的做法屡有发生。应当从法官和律师双方入手,对于其庭上行为提出同样的严格要求,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所在。如果将其修改为“不听法庭或被侵害人制止”,就能做到平等对待法官、律师及其他司法工作人员和诉讼参与人了。
 
另外,“威胁”一词可能造成法条含义不明。在刑法中,“威胁”没有独立罪名,含义相对模糊,很可能会被滥用。
 
比如律师提出,如果不接受某个意见自己将会退庭,这就可能使法官感受到某种“威胁”。如果这也被作为扰乱法庭秩序罪处理,恐怕让人无法接受。
 
曲新久:“侮辱”的表述,也可能在言辞方面带来风险。从语意上分析,侮辱一词有三个跨度,首先是生活中难以避免、必须承受的辱骂;更进一步则可能上升到民事侵权范畴;而极少一部分最严重的,才会涉及刑事问题。所以尽管侮辱的概念相对清晰,但在司法实践中掌握起来并不容易。有人对此表示担心,完全可以理解。
 
陈兴良:最大的问题是第四项兜底条款,“其他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这项规定对行为方式没有限制,只在程度上进行了限制。而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范围非常宽泛,甚至交头接耳、鼓掌、拍照、录音都可以算是违反法庭秩序。
 
而且在扰乱法庭秩序罪方面,法院和检察院不仅都是当事人,也都可以制定司法解释。他们完全可以靠这个规定对律师的辩护权做出某种限制,可以使比较轻微的违反法庭秩序行为入罪,甚至可以使正当行使辩护权的行为入罪。所以说这个“口袋”太大了,很危险,完全应该取消。
 
南方周末:要维护法庭秩序,现行刑法的规定够不够?
 
吴宏耀:刑法中,在扰乱法庭秩序罪之外,还有独立的侮辱罪、诽谤罪等罪名。如果法庭上的侮辱、诽谤行为确实达到了入罪标准,可以直接适用相应具体罪名。同时,将“在法庭上实施该行为”作为加重的量刑情节。
 
 
3、如何防止被滥用
 
南方周末:修九草案公布后,为什么会引起律师界的强烈反弹?
 
程雷:据我的观察,将近20年里这个条款长期虚置。对于普通民众,真正适用刑法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案例几乎没有,就连运用刑诉法第194条中司法处罚的方式规范法庭秩序的先例都很少。因为法庭一旦动用这个条款,很可能会激化矛盾而不是平息矛盾,很多法官的心态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在2011年刑诉法修改前后,律师因为扰乱法庭秩序而被强行带出法庭的情况开始出现。所以从实践来看,这个条款主要是针对律师的。
 
张建伟:总体来看,修九对律师和法官、检察官等的权利进行了同样的保护,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律师界之所以极力反对,是担心这一条款被滥用。一旦被滥用,律师可能成为这一条款最大的受害群体,他们在法庭上偶尔的情绪激动、出言不慎就可能入罪,进而形成寒蝉效应。
 
所以,让律师在法庭上享有言论豁免权非常重要。这是律师独立辩护的必要条件。如果这方面无法得到保障,律师们可能逃离刑事辩护甚至诉讼领域,更多地转向非诉业务。
 
而在目前的情况下,立法机关也应该以一种更加谦卑的姿态倾听律师群体、社会公众的声音,尽量消除这一条款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阮齐林:律师们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首先应该认可,在法庭上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和各方诉讼参与人的行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为司法提供一个平和、理性、安全、体面的场所,这个规定本身无可厚非。而律师们的担心,更多的是将来的执法问题,而非现在的立法问题。不能在现阶段吃错药。
 
南方周末:司法实践中,扰乱法庭秩序罪的适用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吴宏耀:在西方国家,藐视法庭罪都是由审判长当庭做出裁决,不需要侦查与起诉;在我国,对于此类犯罪,要不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原法庭庭审人员作为目击证人是否应当出庭作证,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慎重考虑。
 
程雷:再有就是管辖权回避的问题。为防止职业报复,2012年刑诉法修改时做出了一个重要调整,就是追究律师伪证罪由承办原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办理。这里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如果一名律师被追究扰乱法庭秩序罪时,还由当地公安局侦查、当地检察院起诉,又回到当地法院审判,这个案件能公正吗?不可能公正。所以管辖权必须重新调整,要建立一种异地管辖的保护机制。
 
此外,律师虽然也可以用同一条款保护自身权利,钳制法官、检察官的侮辱、诽谤、威胁等行为。但在实践中,这有很大难度。毕竟,律师在庭审现场不允许录音录像,仅凭嘴上功夫,甚至很难说服侦查机关立案。如果立案都不行,他又如何到法院调取录音录像资料作为证据?
 
所以真到了实践中,扰乱法庭秩序罪的侦查、审判等都非常困难,还有很多程序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