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周永坤:法治无需德治 道德不当为治 道德无能为治

发布时间:2015-12-18      来源: 法治文化家园    点击:

经过50年的人治之后,1999年法治入宪,最终中国选择了法治之路,这是中国历史文化转型的重大事件。但是就在法治入宪不久以后,“德治”的呼声却不绝于耳,主张德治与法治并行。这个所谓“德治”其实只人治的变种而已,德治不可提倡。

 

1.法治无需德治。从道德与法律的内容上来看,他们本来就是同出一源,其基本价值是相通、相容的,法律包容了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法治本身就是良法之治,法治就是善治,所以,法治用不着德治。

 

2.道德无能为治。治理天下的规则,必须具有外在强制力,而道德作为社会规则缺乏这种强制力,它无能力承担起治理的任务,工具不适。

 

3.道德不当为治。道德解决的是良心问题,道德的自律性是道德存在的条件,德治其实是道德的工具化,强制化,这有违道德的属性。而且,由于德本身不能为治,不当为治,提倡“德治”本身是虚伪的表现,结果必然导致社会普遍的虚伪,对道德本身构成危害。

 

4.道德不可为治。道德具有多元的特征,一旦作为治国工具,必然导致强者道德、大众道德的霸道,对小众或弱者道德构成压制,这与法治的平等原则相冲突,也与法治的目标:控制权力相冲突。因为德治使权力主体占据了“道德高地”,他们用会用强制力推行有利于自己的伪道德,使控制权力更加困难。

 

5.德治的前提是专制。将德治与法治相提并论的一个前提是,德治在法治之外,谁有能力在法治之外行使德治?只有法外之权,任何法外之权之治,其实质就是专制,人治,与法治相冲突。(注:题目为小编所改,感谢苏州大学周永坤教授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