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刘爱民:中国法律的人治成分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6-04-05      来源: 民事审判参考    点击:

   计算公式:法官的自由度 / 最大惩罚力度 = 人治比率。

  例如:某法规定:吐一口痰罚款100元。这法律是一个100%的法治的法律。因为法官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判断,你是否吐痰。吐了,就是罚款100元。法官不能罚你99元,也不能罚你101元。法律没有给他人为的其他判断的余地。吐痰的人惧怕的是法律,它可以毫不畏惧法官这个人。也就是说法律具有100%的威慑力。法官这个人不具有威慑力。因此,吐痰的人不会向法官行贿,也不会因为处罚而过分怨恨法官,因为法官没有权力对他的处罚进行减免,法官对于处罚,无能为力,只能照章办事。事实上,法官本人也不应该享有对他人的威慑力。

  同样,如果法律规定:吐一口痰罚款10~100元。这法律给了法官100-10=90元的活动余地。其人治的成分是90元/100元=90%。在这种法律的治下,人们不需要惧怕法律,法律的威慑力只有10%,是法官剥夺了法律的威慑力,法官具有90%的威慑力。这种法律,不管制定多少,都是在制造一个怎样用“人”去统治社会,都是在制造人治的社会。这种法律下,人们就会想办法贿赂法官,以减轻处罚。法官也会索贿,为自己谋利益。人治的社会后患无穷。

   现在让我们举一事例来分析:人民网报道,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孙志刚案,12名罪犯于6月9日被一审判决死刑或有期徒刑;孙志刚命案涉及的6名渎职犯罪人员经广州市天河区和白云区人民法院审理认定,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玩忽职守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章渎职罪第397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诚然,渎职罪造成的损失是有大有小,量刑有个范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该法律并没有给出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多大损失视为“严重”,多大视为“不严重”。从而,使得在量刑时,完全由法官“个人”或者由法官“团体”进行“人为”判断。而且,法官在判断过程中无从找到相关“严重”和“不严重”的法律依据。该法律的人治比率= (7年 - 拘役)/ 7年,拘役小于1年, 按一年计算,人治比率= (7年 - 1年)/ 7年 = 85%。法官具有85%的威慑力,法律具有(100-85)%=15%的威慑力。法律的威慑力不及法官威慑力的五分之一。

  事实上,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我们惧怕的应该是“法律”这个文件, 而不应该是掌管法律的“人”。一旦赋予“人”威慑力,我们就不会再惧怕法律,因为可以通过“人”来在x % (人治比率, 这里是 85%) 范围内调节量刑的尺度。

  显然,法官在孙志刚案中,认定他们的玩忽职守罪并不属于“情节特别严重”。法官对他们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法律所许可的。

  我们常讲,“依法处理”,事实上,最后还是在x % (人治比率)的程度上,依法官而处理。因为法律把 x % 的权力有给了法官。问:法律留给自己百分之多少是合适的呢?

  刘爱民,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