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王利明:法治应是良法与善治的结合

发布时间:2016-05-13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网    点击:

5月4日晚,第十场“大有读书茶座”在中央党校大有书局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青一班四支部学员王利明以“良法与善治——民法典的时代特征”为题,携专著《法治:良法与善治》,与听众进行分享交流。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校委委员、培训部主任罗宗毅等出席。
 
  何毅亭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的崇尚和重视。我们党一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民法是和人民群众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之一,宣传普及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展望未来,一部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民法典,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诞生。何毅亭还对中央党校学员学法用法提出了要求。
 
  王利明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他从我们是否需要一部民法典谈起,对为什么要编纂民法典、民法典应当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当体现时代精神、充分反映时代特征这四个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王利明教授认为,法治应是良法与善治的结合,是依照法律进行治理的状态和秩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正是用良法和善治准确表述了法治内涵。从宏观看,通过民法典的制定,可以进一步保障私权、规范公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从微观看,比起单行法,民法典可以更加集中资讯、方便找法用法、准确释法,尤其是促进审判中体系化思考的运用,是法官依法公正裁判的保障。
 
  他指出,我国编纂民法典,必须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回应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又能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新挑战。极为重要的是,21世纪是走向权利的世纪,最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弘扬,编纂民法典必须以人文关怀为基本价值理念,反映新的时代特征。
 
  当前世界,互联网广泛运用、大数据迅猛发展、高科技层出不穷、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资源环境逐渐恶化、风险社会逐渐形成等新的时代特征,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民法典编纂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利明教授运用国内外最新案例,说明我国民法典应当如何反映时代特征,在保护人格权、预防网络侵权、平衡利用大数据与保护个人信息之间的关系、应对科技进步带来的知识产权及伦理方面的新问题、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等方面紧跟时代,制定良法,实现善治。讲座最后,他期待一部尊重国情与实际、面向21世纪的民法典在我国早日问世。
 
  王利明教授的讲述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纵横中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千年历史,展望科技进步和法律变迁的未来趋势,引发听众广泛共鸣,在场学员结合工作实际,就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今法治间的关系、民法典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如何看待民国时期的民法编纂实践等多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提问。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