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肖仲华:嫖与抓嫖:谁更恶?

发布时间:2016-05-13      来源: 肖仲华    点击:

 关于嫖与抓嫖谁更恶,在以前的微博时代,我曾写过多篇文章进行深入解读与刨析。微博既死,进入微信时代之后,我已经很少谈这些关涉社会之恶或政治之恶的东西了。微博大众,宜谈大事;微信小众,宜谈小事。不知这个感受对不对。

   今天打算在微信这个小平台上再谈谈嫖与抓嫖这等大事,是因为实在看不下去抓嫖之恶仍在泛滥。

   

1 德与法的界线

   道德与法本是一个东西,要求的标准和约束的力量与方式不同而已。在经过了从微博到微信几年时间的“启蒙运动”之后,我相信大家应该懂得这个常识了。但是,道德与法的界线到底是什么,恐怕没有多少人真的明白。德与法,固然都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一者强调自律,一者强调他律,但何者应该自律,何者应该他律呢?或者说区分自律与他律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法既为道德之底线,这个底线是什么?

   道德与法的约束正义,体现于对个体和社会利益的保护。首先必须是保护个体利益,其次才是保护社会利益,因为社会利益是个体利益的总和,个体利益不受保护,社会利益就根本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道德底线的法律,其坚守底线的意义就在于坚守个体利益不受侵害,而保护社会利益的诉求,则更多表现为道德的诉求而非法律的诉求。

   法律既应该以保护个体利益不受侵害为基本精神,那么其坚守底线的原则就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切道德与法最基本的精神支柱,也是人类一切社会最基本的立法精神。但凡不尊重个体意愿,侵害个体利益的行为,都应该以法的形式加以限制。不违背个体意愿,不侵害个体利益的行为,虽然可能对社会有不良影响,但这只应该作为道德的诉求,不能以法的形式进行强制约束。

   卖淫与嫖娼这种事,是双方自觉自愿的事情,既不违背双方的个体意愿,也不侵害彼此的个体利益,是一种双方自愿而互惠的行为。一种不违背个体意愿,不侵害个体利益的市场交易行为,本质上是互惠互利,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其实是极其有限的。只要每个人都能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张三与李四的性交易行为,能关你我什么事呢?如果说有影响,也就是你看着别人互惠互利就心里不爽罢了。其所谓的社会危害,其实是一种臆想的危害,是一种道德绑架而已。

   在性关系问题上,法律要守的底线就是不允许违背个体意愿的强迫行为或者强迫交易,比如猥亵和强奸。道德要诉求的应该是不允许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传播关于暴力和非正常性行为的淫秽内容,影响他人尤其是青少年,使之学坏。

   从这个意义上讲,除了猥亵和强奸之外,卖淫嫖娼和传播淫秽物品,都不应该以立法的形式进行强制限制。法律若强制自觉自愿、互惠互利的个体行为,就一定不是良法。

   道德,作为个体自律的行为规范、家庭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或者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只以自律形式强调其约束力,当然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比如我们的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有不准嫖娼和通奸的纪律要求,这当然是可以的,党员干部要“三个代表”,行为要求规范高于普通群众,这是合乎情理的。

   

2 嫖娼入罪与立法精神的混乱

   我们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其立法精神到底是什么,我通读多遍,不能知其所以然。

   首先,将自觉自愿的卖淫嫖娼作为“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入罪,这分明是将自觉自愿、互惠互利而且并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正当行为入罪,严重违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保护个体意愿和利益不受侵犯这个世界通行的、最基本的立法精神。

   其次,即便法律要实施道德绑架,也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将百姓的卖淫嫖娼入罪,而对官员通过权力寻租而方便得来的通奸行为只作纪律的要求。所谓纪律规范,其实就是道德规范。违背道德规范的组织处罚与违背法律的强制处罚,是有本质区别的。

   其三,即便将道德立法,也应该区分不德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程度,视影响程度不同而分别量刑。《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自觉自愿的卖淫嫖娼处罚最重,远远超过对传播暴力和非正常性行为的淫秽物品的处罚。自觉自愿的卖淫嫖娼对他人并不造成损害和影响,而传播暴力和非正常性行为的淫秽物品对他人尤其是青少年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其四,所谓卖淫嫖娼,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性交易过程中是否存在以金钱为中介的买卖行为。如果是双方自觉自愿的一夜情或者长期的性伙伴关系,没有买卖交易,就不能算是卖淫嫖娼。所以,视卖淫嫖娼为所谓“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其实是指性交易行为妨害了社会管理。这就很搞笑了。与卖淫嫖娼相比,养小三,包二奶,长期通奸等破坏家庭和谐,严重影响孩子成长的行为难道不是更“妨害社会管理”么?

   真正要靠嫖娼来解决性问题的男人,其实都是好男人,或者至少是没有能力养二奶、三奶的社会低层的男人。真正要出来卖淫的女人,也无不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可怜女人。真像郭美美那样几十万一次的,其实已经是名星大腕的做派了,这已经不叫卖淫嫖娼,而叫官富二代的追星游戏不是么?

   我们的法律居然本末倒置,足见立法精神之混乱不堪。

   

3 嫖娼恶还是抓嫖恶

   卖淫嫖娼不恶,因为卖淫嫖娼并不伤害第三方。

   抓嫖却很恶,因为抓嫖行为不仅伤害自愿性交易的双方,更伤害整体的社会风气和秩序。

   因为法律要求对卖淫嫖娼行为进行处罚,所以卖淫嫖娼就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但凡权力要干预的领域,无不成了权力寻租的市场。法律赋予司法者以处罚自由性交易的特权,性交易就变得不再自由,而只能在权力的庇护下才能展开。性交易行为,尤其是形成了市场的性交易场所背后,有几个不是警方在暗中支持的啊?支持这个产业存在与发展,既可以通过处罚搞钱,还能时不时体现一下“扫黄打非”的执法成就,一举而多得。这社会真没有了卖淫嫖娼,受损失最大的恐怕不是老百姓,而是那些“扫黄打非”的执法者。

   因为法律赋予了执法者强制执法的特权,所以在抓嫖行动中,我们的执法者从来都是理直气壮,既无视卖淫女和嫖客的尊严,也根本不考虑其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每每要展现其“扫黄打非”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执法者通常都会直接在电视或平面媒体上公示嫖娼和卖淫者的裸体影像,有考虑过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么?

   一而再地出现执法致死的事件发生,一个违犯治安管理的案件,法律赋予的权力也只不过是罚款和拘留,凭什么逼着嫖客上电视认错?为什么会执法致死?如此执法,到底是为了公共安全,还是危害公共安全啊?

   严重危害社会,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多的是。坑蒙拐骗的行为多不多?拐卖儿童的多不多?失盗、失窃案多不多?制假、贩假行为多不多?这些没人愿意去管,经常报案而无人过问,偏偏在抓嫖问题上如此卖力。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为了什么?

   一个国家的法律,不守基本底线,转而去搞道德绑架的勾当。一个国家的执法者,不依法办案,动不动打道德牌,通过抢占道德制高点来宣示执法正义,对法律条文却不管不顾。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法制社会啊?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