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百余嫌犯“游街”,以法治的名义打了法治一记响亮的耳光!

发布时间:2017-08-08      来源: 法务之家    点击:

 

文|丁海洋律师,专于刑辩,执业于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联系方式13910977037,法务之家版权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2017年8月4日早晨,贵州毕节,当地七星关公安分局抽调400余名警力,负责押解工作的所有警察、特战队员身着制服、头戴警帽,全副武装、统一佩戴枪支及单警装备,动用30余辆指挥车、运兵车、特战巡逻车,80余辆警用摩托车,1辆反恐装甲车和防暴水炮车,共押解100名犯罪嫌疑人从城区麻园路、清毕路等地段通往指认现场。

 

 

 

 

现场宣传标语中,“法治毕节”赫然在目。官方报道称,这是“集中指认”现场。请问百余人的犯罪现场能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案发地点吗?不是共同犯罪,办案人也不可能是同一个单位或同一个科室,缘何集中到一起指认犯罪现场?这样做的安全隐患有多大?动用这么多装备和警力,要花多少钱?意义何在?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法律人都知道,如此指认现场,与办案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典型的游街示众。

1979年出台的《刑事诉讼法》明白划定对死刑违禁止游街示众。

1984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出《关于严防反动报刊利用我处决犯人进行造谣诬蔑的通知》中指出:“执行死刑不准游街示众”。

1986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又发出《关于执行死刑严禁游街示众的通知》,再次强调:“严禁将死刑罪犯游街示众,特别是开放城市更要严加注意,以免对外造成不良影响”。

1988年6月1日,两高一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将已决犯、未决犯游街示众的通知》明确规定:不但对死刑罪犯不准游街、示众,对其他已决犯、未决犯以及一切违法的也一律不准游街、示众。如再出现这类现象,必须坚决纠正并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将犯法嫌疑人游街示众,是“文革”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也是“文革”批斗会的典型特征之一。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已经明确该法保障人权的职能。将犯罪嫌疑人游街示众,不仅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权,同时也损害了其亲属的尊严,特别会对其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发生负面影响。这么做,不仅对法治无益,对维护政府形象、树立司法机关权威没有好处,更会给西方反华势力以口实。这么做,会让整个社会产生恐惧。我们生活中常见,当小朋友不听话,你一说“警察来了”,马上就停止哭闹,这到底对警察来说是褒还是贬呢?如果警察是正义的化身,就不应该让人感到恐惧。

去年在毕节办案,深感当地司法环境之恶劣。如今毕节有关方面,公然以“法治毕节”为幌子,干着反法治的勾当,其效果是离法治越来越远。

记住,“法治”不是用法律来整治老百姓,“法治”的要义也不是首先要求公民守法,更不是恐吓百姓。“法治”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公权力,要求政府守法。中央下发多个文件推进依法治国,地方每天口口声声谈法治,怎么如此简单的道理,现在还整不明白呢?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