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关于学前教育编制保障的思考——基于江西省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08      来源: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点击:

 

 

作者:余秀君 刘丽君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同时,明确各地要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调整办园结构的主要任务,“按照实现普惠目标的要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围绕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学前教育编制保障这一目标,本文基于对江西省学前教育的调查,分析了难点,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建议方案。

一、江西省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江西省共有幼儿园1.6万余所,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合计约占75%。公办园在园幼儿70万余人,约占在园幼儿总数的43%,与中央提出的预期目标还有差距。

二、学前教育编制保障的难点分析

一是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园编制标准缺失。1987年,原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劳人编〔1987〕32号)明确了幼儿园编制标准。当时,教职工与幼儿比例为:全日制幼儿园1:6-1:7,宿舍制幼儿园1:4 -1:5。这个标准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当时学前教育被视为“解放妇女劳动力、解决女职工后顾之忧”的一项“单位福利”和“地方性、群众性福利”事业,由国家负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前教育领域政府包揽包办的格局逐步改变,并确立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虽然办学体制发生了变化,但1987年制定的编制标准一直没有被废止,也未出台新的标准。继续按照这个标准来核定公办园教师编制,显然已不具备可操作性。以2019年在园幼儿50%为基数进行测算,按最高标准1:4保障,江西全省编制缺口近20万名,按最低标准1:7保障,全省编制缺口也高达到10万余名,均远超当前事业编制理论空编总数。

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缓解了增编压力,但实际效果有待考察。《意见》明确,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严格依标配备教职工,民办园按照配备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各类幼儿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按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规定,可将公办园中保育员、安保、厨师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在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但政府购买服务也因财力不足、编制观念固化等原因很难执行。一方面,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由于地方财政保障能力有限,各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挤压购买服务经费的现象;另一方面,工作性质、工作量同等的情况下,编外人员总体报酬比在编在岗教师低,导致有购买服务项目但招不到教师,愿意到偏远乡镇从教的人更少且难以留得住。

 

三、改革建议

学前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国家明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人员并不包括教师,而作为学前教育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管理和保障直接决定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方向。国家在政策上的留白为地方的探索预留了空间。应妥善处理严控机构编制与满足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多措并举发挥编制保障学前教育的最大效用。一方面要保障幼儿园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办学,确保公益属性。另一方面要创新编制管理,确保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期待。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的利弊。

方案一:按照江西省公办园在编教师与公办园在园幼儿实际配备比例1:39先行配齐配足,所需编制在事业空编中解决,或在事业单位改革精简收回的编制中解决。

优点:编制需求在可保障范围内,以2020年预测在园幼儿的50%为基数进行测算,全省编制缺口约1万名,操作性较强,也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好公办园。

缺点:当前公办幼儿园数量及在园幼儿数占比均不到50%,将机构编制资源进一步向公办园集中,可能会加剧当前学前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方案二:按照“保障核心岗位人员”的思路,为每所普惠性民办园配备2名编制,用于保障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各地可以在编制总量内先行配齐,再对现有公办园超出标准的编制以“退一收一”的方式收回,逐步实现总量内平衡调剂。

优点: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平均又相对集中地保障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实现对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全覆盖,既能有效保障学前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园方向,推进教育的公平性,又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机构编制资源效益最大化。

缺点:按当前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基数测算,全省编制缺口约1.8万名,略高于方案一。且对于普惠性民办园从事管理工作的在编人员,需要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完善管理。

新时代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加强事业编制统筹和调剂,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将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好用活用在刀刃上,切实为保障学前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均衡发展贡献部门智慧。

 

(作者系江西省委编办政策法规处处长;主任科员;
文章来源:《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20年第7期;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