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同时,明确各地要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调整办园结构的主要任务,“按照实现普惠目标的要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围绕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学前教育编制保障这一目标,本文基于对江西省学前教育的调查,分析了难点,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建议方案。
一、江西省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江西省共有幼儿园1.6万余所,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合计约占75%。公办园在园幼儿70万余人,约占在园幼儿总数的43%,与中央提出的预期目标还有差距。
二、学前教育编制保障的难点分析
一是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园编制标准缺失。1987年,原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劳人编〔1987〕32号)明确了幼儿园编制标准。当时,教职工与幼儿比例为:全日制幼儿园1:6-1:7,宿舍制幼儿园1:4 -1:5。这个标准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当时学前教育被视为“解放妇女劳动力、解决女职工后顾之忧”的一项“单位福利”和“地方性、群众性福利”事业,由国家负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前教育领域政府包揽包办的格局逐步改变,并确立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虽然办学体制发生了变化,但1987年制定的编制标准一直没有被废止,也未出台新的标准。继续按照这个标准来核定公办园教师编制,显然已不具备可操作性。以2019年在园幼儿50%为基数进行测算,按最高标准1:4保障,江西全省编制缺口近20万名,按最低标准1:7保障,全省编制缺口也高达到10万余名,均远超当前事业编制理论空编总数。
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缓解了增编压力,但实际效果有待考察。《意见》明确,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严格依标配备教职工,民办园按照配备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各类幼儿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按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规定,可将公办园中保育员、安保、厨师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在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但政府购买服务也因财力不足、编制观念固化等原因很难执行。一方面,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由于地方财政保障能力有限,各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挤压购买服务经费的现象;另一方面,工作性质、工作量同等的情况下,编外人员总体报酬比在编在岗教师低,导致有购买服务项目但招不到教师,愿意到偏远乡镇从教的人更少且难以留得住。
三、改革建议
学前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国家明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人员并不包括教师,而作为学前教育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管理和保障直接决定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方向。国家在政策上的留白为地方的探索预留了空间。应妥善处理严控机构编制与满足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多措并举发挥编制保障学前教育的最大效用。一方面要保障幼儿园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办学,确保公益属性。另一方面要创新编制管理,确保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期待。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的利弊。
方案一:按照江西省公办园在编教师与公办园在园幼儿实际配备比例1:39先行配齐配足,所需编制在事业空编中解决,或在事业单位改革精简收回的编制中解决。
优点:编制需求在可保障范围内,以2020年预测在园幼儿的50%为基数进行测算,全省编制缺口约1万名,操作性较强,也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好公办园。
缺点:当前公办幼儿园数量及在园幼儿数占比均不到50%,将机构编制资源进一步向公办园集中,可能会加剧当前学前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方案二:按照“保障核心岗位人员”的思路,为每所普惠性民办园配备2名编制,用于保障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各地可以在编制总量内先行配齐,再对现有公办园超出标准的编制以“退一收一”的方式收回,逐步实现总量内平衡调剂。
优点: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平均又相对集中地保障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实现对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全覆盖,既能有效保障学前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园方向,推进教育的公平性,又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机构编制资源效益最大化。
缺点:按当前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基数测算,全省编制缺口约1.8万名,略高于方案一。且对于普惠性民办园从事管理工作的在编人员,需要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完善管理。
新时代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加强事业编制统筹和调剂,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将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好用活用在刀刃上,切实为保障学前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均衡发展贡献部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