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建议设立前科消灭制度

发布时间:2020-05-22      来源: 人民法治网    点击:

“前科对于已改过自新的前科人员来说是一种耻辱的标签,一种刑罚过剩。”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朱征夫表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前科报告制度体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建议设立前科消灭制度。

 

所谓前科消灭制度,是指被法院宣告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在具备法定条件后,经过法定程序注销其犯罪记录,从而不再对其所具有的犯罪记录进行规范性评价,恢复其正常法律地位的刑事制度。

 

我国《刑法》第100条规定了前科报告制度,强化了犯罪的非刑罚制裁力度,与累犯制度共同体现了再犯预防的价值追求,从预防犯罪方面角度来看,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该制度给前科人员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样显著。朱征夫称,前科报告制度会导致前科人员就业困难,极易滋生再次犯罪,此外,对前科人员亲属的职业限制违反责任自负原则和平等原则。随着危险驾驶罪等轻罪范围的扩张,受前科报告制度影响的个体和家庭的数量猛增,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前科消灭制度的设立就显得极有必要。

 

目前法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都有明确的前科消灭制度的立法规范,而我国仅在《刑法修正案(八)》和刑事诉讼法第275条中规定了针对未成年人的有限的前科消灭制度,即对符合条件的前科记录予以封存,仅对办案机关或有关单位开放查询。

 

朱征夫表示,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前科消灭,而仅仅是前科封存,对于前科消灭制度的设立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适时设立和构建覆盖成年人和所有未成年人的前科消灭制度,既体现了刑事政策轻缓化、人性化司法理念,也反映了对社会边缘群体的人文关怀。

 

诚然,前科消灭制度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目前并无法律支撑的情况下,需要统筹考虑法律规范冲突、价值冲突、时代背景及公众态度等制约因素,更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司法、行政及社会力量的配合。

 

对此,朱征夫建议,明确前科消灭的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前科不必然消灭,而是要综合考虑罪名、刑期、时效性、服刑期间及服刑完毕之后一定时期内的表现等因素,经特定审核程序后宣告消灭。

 

“当前,应严格限制前科查询的主体和范围,减少对前科人员的就业歧视。在前科消灭制度完善前,以前科封存制度作为过渡。并逐步废除前科对于前科人员家属的职业限制,前科消灭或封存的法律效果应同时及于前科人员亲属。”朱征夫说。

 


来源:人民法治网 见习记者:韩泽武

责任编辑:王雪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