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丧葬文化当中,一直都有着入土为安的传统习惯,之前我们采取的是土葬,逝者的遗体也就理所当然地放置在了土地之下。
不过后期由于土葬的弊端逐渐被发现,有关部门便呼吁民众采取火葬,当然,火葬也是需要购置墓地的。
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现在很多老人都不愿意买墓地了,这是为什么呢?知道原因后,我无话可说。
一、墓地的价格昂贵
老人不愿意购买墓地的第1个原因就是,觉得墓地的价格实在是太过于昂贵了。
现在我国有关部门对农村地区土地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就是为了保障土地资源,防止出现土地浪费、非法占用土地的情况。
之前绝大多数地区都是比较推崇土葬的,可大规模的土葬就造成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浪费。
后期有关部门就做出了调整,呼吁广大民众实施火葬,刚开始有的民众还不愿意接受,但是到了后期,大家也渐渐地接纳了这种安葬方式。
禁止土葬主要是为了保障土地,那么在使用火葬以后,骨灰盒自然也不会再埋在自家的耕地里,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到公墓购买一块墓地。
虽说公墓的环境是山清水秀的,可是公墓的价格总会劝退一大批人。
在三、四线城市地区,想要在公墓里购买一块墓地,价格也在3万元左右,而且还只能维持20年的时间,20年过后还需要继续交钱。
在一线城市地区,墓地的价格就更贵了,有的墓地价格甚至达到了十几万。
很多民众无奈表示,人想要活着必须得花钱,没想到死了之后花的钱更多。有一部分老人觉得,自己在生前看病治疗,花费了不少的资金,家里留下的资金已经不是很多了。
这笔钱在自己死后还要置办后事,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用来购买墓地,他们索性就直接放弃了墓地。
又加之,现在还有不少知名人士都没有选择入土为安的安葬方式,而是把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或者是山川。
老年人群体也都受此启发,让子女效仿他们的做法,在去世之后,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
二、不想让子女太操劳
其实在农村地区,公墓的价格也不是特别的昂贵,民众是能够负担得起的。更何况老人的子女数量也比较多,只要大家筹集一下资金,购买一块公墓还是非常轻松的。
可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老人和子女往往是分隔两地的,子女在其他城市,甚至是在国外工作和生活,回家一趟不容易。
在老人去世以后,子女们需要定期回来扫墓,这就又要花费飞机票、火车票,这是一个又耗时又耗力的过程,老人都是心疼子女的,为了给子女省事儿,他们也就不再买墓地了。
三、积极响应号召
之前有关部门对土地的管理较为宽松,使得出现了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这对于我国后期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这些年来,有关部门一直都在鼓励广大民众,在举办丧事的时候,要秉承一切从简的原则,积极践行环保的理念。
城市当中民众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是比较快的,他们对新政策也表示支持和理解。
老人去世之后,也同意将骨灰盒安放在殡仪馆当中,而且价格也并不是很昂贵,5年时间之内,只需要几千块钱就足以,这可比购买墓地便宜多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假设后期子女们准备集体前往另一座城市生活,也想把父母的骨灰带走,要是骨灰放在殡仪馆当中,就可以直接取走。
若骨灰已经进入公墓,再想要取出骨灰,就比较麻烦了。
火葬和土葬是比较传统的丧葬方式,而现在很多地区都推出了新式的安葬方式,比如说花葬、树葬等,家属只需要将骨灰撒在花丛或者草丛当中,也可以埋在大树底下。
而且这些安葬方式,也能被理解为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其实我们在安葬逝者的时候,就应该秉承着尊重和节俭的原则,即便是你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也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逝者已经看不到了,花费大量的资金安葬逝者,也只不过是为了让活着的人心安罢了。
总而言之,大家现在在安葬逝者的时候,可以尝试着了解一些全新的安葬方式,这些安葬方式更加的环保节约。
一方面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另一方面也给这个家庭节约了资金成本,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