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保的参保人数相对与前几年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上说明医疗保障还不够完善,医保工作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发展。与2021年的数据相比,2022年我国的医保参保人数下降了1.3%,也就是说大概有一千七百万人参与了医保退保。这显示出一个现象:人们对于医保正在逐渐失去信心,并且很有可能延伸至其他社会保险和贷款领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新一轮的医保改革
在我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极为严重,养老压力很大。据统计有接近三亿的老人岁数在60岁以上,而超过六十五岁的老人更是超过两亿人。而医疗保险的金额储备却远远供不上如此多的老年人口基数。
尽管国家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填补医保基金的缺口,但是还是难以为继。因为实在是有太多的老年人口,而国家采取种种方式节约下来的医保资金远远不够,所以我国在2022年针对医保进行了改革计划。
2022年医保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开源节流,即减少对普通群众每个月的医保发放金额。例如,以往普通群众每个月卡上会收到返还金额,额度中企业缴纳保险金返还占比30%、个人缴纳返还占比2%。然而经过改革后,每个账户不再收到企业缴费的返还。减少企业的返还是为了开源节流,从总体上看改革方向是好的,但是对于普通民众的利益来看,此项改革会导致普通民众手里的钱变少了。
如果一个普通民众养老金有三千五百元,每个月只收到之前医保的二三成,可见数额降得非常多。如果是一个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众,得到的钱一个月大概只有70多块钱,大大增加了生活成本,医保账户的每月入账仅仅成为一种象征性收入,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
二、退保风潮因疫而起?
疫情在曾经的那段时间里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许多老百姓的经济状况难以为继,或苦苦支撑或萧条惨淡更有甚者破产倒闭。据统计,我国有超过两亿人因为疫情失去工作,接近十亿人背负债务,倒闭注销的企业和个体户成千上万,疫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很多人因为疫情影响,经济状况难以支撑,这也是造成退保的因素之一。
我国规定,公司帮助个人缴纳社会保险,不论是否经过个人同意,在工资发到手前,这笔社保金额就被划走了。除了个别个体商户,只要是在公司工作的人员都是按时缴纳社保的,所以,因为疫情只是退医保的原因之一而非造成大规模退保的原因。
三、改革的意义
任何改革都具有两面性,在迎合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必然也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然而此次医保改革受到损害最严重的就是普通群众。也难怪许多群众反对医保改革,甚至退保。因为他们的利益并没有受到保护。在医保改革提出之前,社会上曾流传着这样一条建议:直接取消医保个人账户,看病花费由医保直接报销。但是这项建议一直得不到落实,因为这其中牵扯着多方利益,且并没有照顾到各方的需求。因此在目前来看,现在的医保形式意义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
医保的实际意义在于帮助老百姓报销医疗费用,让老百姓能真正的看得起病,而不是被高昂的医疗费用拖垮家庭。但是此次医保改革却让群众看病更加困难了,虽然其中还有一部分疫情影响的原因,但是仍然阻挡不住人们退保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退保反映出社会对于医保改革的不满意。有新闻媒体评论这个现象是群众对医保改革的反噬,人们的不满逐渐高涨。
四、反应出的现象
通过医保改革反映出一个严重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医保改革总的来说是牺牲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来使小部分人收益的方案。人民群众面临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社会保险缴费金额也正在逐渐升高,而人民群众得到的利益却在越来越少。社会保险原本是人民群众的福利,为了减轻群众负担而设立,然而如今却成了人民群众的负担。这似乎与当时设立的目的完全相悖。
国家的经济发展方针是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然而,每当有全民性质的改革时,往往占有先机的都是那些先富的人。大量的优质资源被把握在这些人的手中,人民群众很难从中获得一些实在的福利和好处。医保入今已形同虚设可有可无,是否会引起所有人的不满我们不得而知。
结语:问题需要我们所有人来共同解决。然而有些部门不仅不作为而且还把问题往无辜的人民群众身上分摊,人民如何不会寒心?中国人永远不怕问题,永远会团结一致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人坑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