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最高法减刑假释新规:堵上罪犯逍遥法外的“后门”

发布时间:2019-06-05      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    点击:

 

 

减刑假释,鼓励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手段,绝非罪犯逍遥法外的“后门”。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补充规定》。补充规定明确,对拒不认罪悔罪的贪官不予假释,一般不予减刑;被判处无期徒刑和由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执行四年以上方可减刑。同时强调对贪污贿赂罪犯适用假释时,应当从严掌握。

 

倒得“轰轰烈烈”,判得明明白白,贪官落马领刑被社会全程围观,曾经风光无两,一朝成为廉政教育的教科书式素材,但进入监狱之后,他们往往就淡出了公众的视线,个别服刑贪官因为不当减刑,引发公众质疑。

 

 

最高法此次提高贪官减刑假释门槛,就是对类似现象的一个明确回应:公平正义容不得死角——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司法程序任何一个阶段留口子,就会严重影响公平正义,严重影响司法公信。

 

公平正义,就是要让所有违法犯罪者获得不打折扣的惩处。司法程序不是搭台唱戏,不是抓了、判了、舆论点赞了就可以曲终人散皆大欢喜。依法规范执行刑罚,罪犯得到有效改造,罪行得到应有惩罚,这才是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早在2014年,中央政法委已经出台意见,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可能出现的司法腐败问题,进行制度约束。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将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引入法律“江湖”。最高法也在2016年公布《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明确了有关罪名减刑的间隔、限度。本次出台的《补充规定》,则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节点,本着从严减刑、从严假释的原则,让犯贪污贿赂罪的原国家工作人员减刑、假释制度,更加严密完善。

 

一系列规则将制度的笼子编织得更加细密。击破“暗箱”,给贪污腐败者定制“手铐”,既要让阳光照进“牢笼”,还要在“牢笼”上再加一道安全锁。

 

 

规范贪官减刑,也是为了让正风肃纪不留死角,保卫反腐败斗争的胜利果实。

 

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早已深入人心,党纪国法“双笼合围”收获的是民心红利。从“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再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正风肃纪的成绩来之不易。

 

但是个别人,在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下,仍抱有侥幸心理,不收敛不收手,甚至有人用一点点芝麻大的小权力,就干成了任何人想都不敢想的枉法乱法之举。反腐没有完成时,压倒性胜利的局面稍一放松便有失去的危险。

 

目前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斗争,已经并且会继续打掉一批“保护伞”,人民群众交口称赞。查办雷厉风行,惩处不能留有漏洞,更不能前面抓、后面放,上面收、底下漏。全链条不留漏洞,守住法律的底线,才能留得住成绩,留得住信任,留得住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此次最高法公布《补充意见》,虽然只是针对职务犯罪,却已经传递了整顿减刑、假释“乱象”的清晰信号。让服刑的罪犯没有空子钻,没有歪路走,没有面子卖,护的是正义,守的是民心。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裁判的价值在于执行。

 

执行好刑罚,把好减刑假释关,清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上的障碍,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作者:苏航 欧阳琨

编辑:陈丽英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