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结束后,共识沙龙群友们向张教授提问:
1、 英国在多方面都引领了人类现代文明的进程,无论是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还是率先发生的工业革命,在科学革命上也贡献颇大。其中原因很多,那么您认为哪些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2、 大宪章中一再强调,审批自由人或贵族,需要有与他们“同等级”的贵族组成的陪审团参与审判。为什么一定需要“同一等级”的贵族呢?
3、 在现代法律中,普遍认为被胁迫而签订的契约是无效的,因为签订人不是出于自愿。那么,“大宪章”的签订是不是在约翰国王被胁迫状态下签订的呢?法理上来说是否可认为无效呢?
4、 英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由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是从大宪章开始的吗?
5、 请张老师谈谈秩序与最高权力的关系,有群友认为中国对秩序的根深蒂固的执念,过于的重视秩序而轻视自由是导致中国权力失控的重要原因?
6、 英国未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就实现了现代性吗?
7、 原以为西方的契约论来自卢梭、霍布斯和洛克等人的理论。听张教授的讲座,我似乎体会到西方特别是英国的契约精神在《大宪章》签署之前就存在?可能来自古西腊或古罗马?
8、 有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从人类文明史发展的角度看,英国宪政的形成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二、如果英国宪政的产生是偶然的,那么宪政作为一种文明是否具有普世性?是否可以必然适用于世界其它任何国家,包括中国?
9、 儒家思想传统根深蒂固是否是造成中国文化上等级制比较严明的原因?韩国是等级制非常严格的国家,和其国家制度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10、 张教授讲座中说的偶然性是指约翰病死,但大宪章的确立还是王权、教权以及和贵族博弈的结果吧?那么,是否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终于形成了“王在法下”,这一点是儒家文化做不到的,对吧?
11、 英格兰无成文宪法是否恰恰说明了:从行为(贵族与王权博弈)到观念完成了演进,迭代更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2、 请问张教授:英国的国王也只有封臣,没有封主,谁能约束王权?——教皇,贵族利用了这一力量,与王权博弈,能占上风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