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全民免费医疗 有无可能?

发布时间:2018-09-06      来源: 反腐侠    点击:

文︱郝模

 

 

2013年,全国的医疗卫生总费用达3.1万亿元,超过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13%。这些钱作为筹资的基准的话,可以支撑“全民免费医疗”


这一轮医改的目标是八个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但是,任何改革的目标都不是为建立制度而“制度”,而是期望通过建立“制度”来实现改革的目标。

 

对各级地方政府来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共识难,操作上也有很多难题。所以,需要明确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动机和目的。我们认为:应该通过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最终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的目标。

 

按照我们多次调查的结果,因病致贫依旧是各个地区(包括富裕地区)的百姓最担忧的问题之一,这种担心是目前所谓“看病贵”的原因。而因病致贫的根源在于:缺乏一个合适的医疗保障制度。

 

 

免费医疗不是不花钱

免费并不等于不花钱,免费跟全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免费,是指针对老百姓看病的经济风险,根据筹集的资金多少从高到低逐层解决的过程。比如说,因病导致的家庭灾难性支出的风险是老百姓最大的担忧,当政府筹集到一部分钱的时候,首先就要针对这类高额费用风险的人群进行补偿、实施免费政策;其次是对中间部分——诊疗人数较多、费用中等的风险部分进行补偿;而低诊疗费、低风险的部分,由于诊疗人数很多,所需要的费用是非常庞大的,免费的部分也是相对较小。

 

免费也不等于政府负担所有的钱。根据国际规律和中国国情得出的结论:在全部的医疗卫生费用中,国家、社会、个人三方应该承担的比例是:40%、30%、30%。个人承担比例过高意味着负担和风险,过低则意味着浪费。同时,应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机制,以维持三方的筹资职责。但在目前的医疗卫生总费用当中,各方的筹资职责无疑是不适合的,主要是老百姓承担过多,而政府承担太少。

 

消除不同层次的风险要筹多少钱是不一样的,这是可以测算清楚的。经过我们的计算分析,如果要保证一个人的医疗费用支出不超过全家收入,消除这种高额的经济风险,全民平均只需要筹集人均收入的0.2%,也就是每人贡献人均收入的0.2%即可。

 

无论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分析,还是从全世界普遍规律来分析,我们均得出几乎是一致的结论:国民生产总值的5.5%用于医疗卫生是适宜的。中国的医疗卫生总费用已经达到了这个值。2013年,全国的医疗卫生总费用高达3.1万亿元,超过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13%。也就是说,这些实际已经支付的钱,作为筹资的基准的话,已经足以支撑“全民免费医疗”了。

 

因此,全民免费医疗不是一个梦,中国离全民免费医疗并不远。

 

 

 

 

 

可以终止的市场化医改导向

关于全民免费医疗的争议中,有一个观点需要纠正,也就是市场化医改导向,我个人觉得这种做法可以终止了。

 

之所以医改面临各方的种种指责,以及出现各种问题,包括医患矛盾的加剧等,均是长期的市场化操作倾向所致。而且医疗卫生行业的特征就是垄断。因为医患双方不可能做到信息对称、自由买卖,双方也不可能坐下来讨价还价。借用市场的规律调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这纯粹是一个梦想。

 

推出健康产业新政需要慎重,因为8万亿元市场规模太诱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医改不是医疗卫生事业最终发展的方向。

 

把医疗卫生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不能期望追逐利润的资本会为了百姓的利益合理控费。医疗卫生事业应该追求的是“公平优先,高效率的公平”,而不是纯粹的高效率。当公平和效率有矛盾的时候,公平优先,同时追求高效率的公平。

 

实际上,我国30多年的经济改革已经提供了有效经验,也就是通过“宏观调控”把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解决其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为了追求高效率的公平,可以借助一些市场手段来促进改善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医改要防止三种病,第一是美国病,即费用无休止的大幅上涨。第二是英国病,效率过低、看病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排队。第三尤其要解决中国病,也就是浪费型补偿机制。如果浪费型补偿机制不改变,目前医改所期望的目标,恐怕是梦想。

 

 

必须根除浪费型补偿机制

长期以来,医疗机构的收入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财政差额补贴,另一个是服务收费。当财政补贴受阻、政府鼓励服务收费时,医疗机构从增加服务收费上获得补偿,服务收费则受到物价政策的限制。其中,由于净收入和毛收入的关系,财政补贴每减少、萎缩1元钱,人们花费的医疗费用会增长4元钱,也就是服务收费涨4元钱。这是个规律。

 

倒过来推导的话,可以发现:如果政府通过各方筹集,给医院增加1元钱的净投入,那么政府就有理由要求医院少收患者4~5元钱。正如之前我们所说,目前各方实际投入的医疗卫生总费用已经很高,如果其中的一部分费用是增加医院的净投入的话,那实现全民免费医疗,从费用看是没有问题,也是有依据的。但过去30年的情况是:老百姓的医疗投入不断上升,即使是最简单的“因病致贫”风险,我们也没有给百姓一个消除的期望。

 

因此,如果改变浪费型补偿机制,那么现在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如看病贵,以药养医、过度检查,红包回扣等等,反之亦然。现有的浪费型补偿机制下,医院业务收入中约53%是过度消费。这部分资金如果化解为全民筹资,那么所谓的免费、免除高额及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风险,当无问题。

 

总而言之,我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并不是钱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意愿,有没有行动的决心。

 

作者:郝模  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