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司法部:不再让老百姓为个证明东奔西跑!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司法部    点击:

6月29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司法部部长傅政华介绍证明事项清理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司法部政府法制协调司司长赵振华陪同发布。

 

本次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

 

 

新闻发布会上,傅政华表示,司法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组织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强化跟踪、督促和指导,推动减证便民、优化服务,“不再让老百姓为个证明东奔西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此前有些地方和部门已开展了证明事项清理工作,为什么还要再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清理?

 

傅政华: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重庆、云南、青海等地方和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先后都对证明事项进行了清理工作。深化“减证便民”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北京三批先后取消了201项证明事项,江苏省市县三级累计减少了256个证明事项,浙江省市县三级累计减少了591个证明事项。


2016年8月,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对由派出所出具的相关9类证明情况,以及其他不必要的证明进行全部清理。从实践来看,一些地方和部门确实存在着“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这是把证明责任推到群众身上、政府的履职履责不到位的表现。


因此,“减证便民”充分显示了反应了人民群众的反映和期待,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司法部专门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此次证明事项的集中清理工作,是一个逐步深化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在原有清理工作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深化。
 

法制日报记者:这次专项清理的重点是什么?为确保清理工作取效果,司法部出台了哪些硬招?

 

傅政华:这次专项清理工作重点有三个:

 

一是国务院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初步统计,现在有效的部门规章是2700多部,规范性文件的数量更多,其中一些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没有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况下,设定了证明事项,或者在法定证明事项之外增加了证明材料,这与立法法以及“放管服”改革精神相违背;

 

二是地方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设定的,或者增加的证明事项。有关部门和机构在办理群众和企业申请许可、登记、社会保障事项时,擅自增加证明事项,要求申请人出具与其单位签字或者盖章的证明材料,或者提高证明要求;

 

三是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但是可以被替代的证明事项。即能够通过法定证照、书面告知承诺、网络核验证明或者可以被其他材料涵盖或者替代的,需要由地方和部门提出取消建议,通过修改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取消。


关于硬招,司法部本次集中清理提出了六个“一律”:一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一律取消;二是能够通过个人现有证照证明的一律取消;三是能够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四是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者代替的一律取消;五是能够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六是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


同时,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可以直接取消的要做出决定,立即停止执行,同步启动修改和废止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程序。对应当取消但是立即取消存在困难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但要确保最迟在2018年年底前取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在实践中,甲部门已经取消了这项证明,但是乙部门还要这项证明,导致当事人无法继续进行自己要办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傅政华:取消证明事项,目的在于方便企业、方便群众办事创业。政府部门不仅要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而且要坚持“放管服”结合。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从“要”的方面入手,加强源头清理,从需求侧入手,要围绕部门要证明来加强源头控制。通过改革推进部门“不能要、不再要证明”,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所以,清理证明是一个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过程,也是一个政府职能转变,真正牢固树立为民宗旨的过程。在清理过程当中,原则是“谁设定、谁清理、谁主管、谁负责”。


二是防止“断链”,加强后续管理。一个证明往往是企业和群众办事链条当中的一个环节,取消这个环节不能造成整个办事链条的断链。所以,必须在取消证明的同时明确后续的办理办法,防止出现漏洞,使群众办事更加便利顺畅。即一个部门取消证明以后,可以通过内部核查、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书面告知承诺等方式,告知另一个部门,既能优化服务,又能跟上后续监管。

 

中新社记者:为了防止取消证明之后出现监管真空,将采取哪些措施

 

傅政华:清理证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打“组合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第一,清单管理要动态调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公布取消和保留证明事项的清单,防止被取消的证明死灰复燃。


第二,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取消的过程倒逼政府信息的共享、数据的联通。通过部门之间协同协作,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信息孤岛”,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铲除“烦民”证明滋生的土壤。

 

2013年以来,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上,司法部做了一些探索,同公安部、教育部建立了学历、户籍统一核验的工作机制,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毕业证书、户籍证明之外的其他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申请人的麻烦。去年,有近65万人报名,今年报名和去年基本持平,由当事人提供证明转变为由政府内部统一核验。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对实际管理效用不大、能够纳入信用管理信息体系的,或者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进行管理的证明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即由政府告知标准要求,由申请人提交书面承诺,相关的职能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对已经取消和保留的证明事项,行政机关应及时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目录,做好宣传、解读工作,公布新的办事指南,防止出现管理和服务的真空。


前不久,我到上海专门做了关于告知承诺制的调研和学习,我去上海浦东新区的办事大厅的时候看到是一种非常繁忙的景象,他们所办理的事项不少都是采取企业和个人申请告知承诺的办法,每年的办事量将近40万,这么大的量,为什么能够受到群众如此的欢迎而没有意见,我也和当时办事的群众,和服务人员、和干部也进行了交流,大家都是对这样的方法非常认可,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创新。

 

我们国家现在类似于告知承诺这样的制度,已经在很多省市铺开、试点,我们将进一步关注、进一步探索,把告知承诺制作为我们取消证明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创新措施。


第四,加强检查、严肃追责。上级行政机关要对“减证便民”加强督促检查,对下级行政机关违法增加的证明事项、证明材料,提高证明要求等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减证便民”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来贯彻落实,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将在中国法律服务网上专门设立人民监督平台,请大家监督,请群众批评。

 

经济日报记者:司法部作为本次清理事项的牵头部门,下一步有哪些具体的工作安排?

 

赵振华:第一,国务院要求由司法部来牵头组织这次清理工作,司法部作为牵头部门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指导。同时,在清理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把地方清理证明中的好做法、好制度在全国进行推广。司法部专门成立了证明事项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国务院有关重点部门的联络机制,发挥各个部门在清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采取分批清理的步骤。这次清理工作涉及到国家层面、地方层面,还涉及到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所以,司法部分三步来组织实施。

 

第一步,有些地方反映清理过程中不彻底的主要原因是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地方无权清理。因此,我们是把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在地方实施的一些重点事项列为第一批。

 

第二步,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地方自己设定的,让地方和部门列清单。凡是在法律法规之外的一律取消,并要求在10月份之前完成此项工作。对于一些有困难的清理工作,也要求地方进行清理,最晚到年底前完成。

 

第三步,对于国家层面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地方和部门无权清理,要求所有地方和部门在9月底前提出意见建议,汇总到司法部。由司法部进行集中研究后对于确实可以取消的,通过法律程序进行清理;该修改法律的,按法定程序处理;该修改行政法规的,由国务院决定。


第三,大力探索告知承诺制。先试点,然后再全面推行,明确制度规定。
 

第四,加强工作的督促检查。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司法部已经把证明事项的清理作为专项督察列入到今年的重点,按照时间进度到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一些重点的领域进行专项督察,催促地方和部门保障在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
 

第五,及时总结各地区、各部门汇总的情况向国务院报告。

 

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针对港澳台和涉外工作,有哪些需要清理的证明事项,下一步有没有什么工作计划?

 

傅政华:对港澳台和内地的政策要求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努力减少证明,努力为申请企业和申请人提供更多的方便。而且我们会更多的考虑为港澳台同胞的经商、求学和创业提供更多的方便,创造更好的条件。

 

人民公安报记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下发之后,如何确保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真正做到简政放权,为人民服务?

 

傅政华:进一步深入推进“减证便民”工作,就是要解决好部门之间、地方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此次清理工作中将实施的“让群众批评、让人民监督”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杜绝出现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以此保证政府各部门和各地行政机关都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企业着想、为办事群众着想,提高他们的获得感、满意度。
 

赵振华:昨天,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部门之间怎么样打破信息孤岛的问题专门作了强调。在信息共享方面,国家发改委牵头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下一步,公安部、司法部和有关部门会加强协同协作,促进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使相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文章来源|司法部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