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一庭两员额,一个庭长一个她: 员额制下院庭长办案的隐忧

发布时间:2017-08-02      来源: 大案    点击:

作者:飞翔的蚂蚁

来源:法眼观察  2017-07-31

本文经法眼观察公号授权大案发布

 

按照眼下的术语来说,我是一名“员外郎”,司法改革的大潮之下,“员内君”应该才算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里,关于院长庭长办案的那些事,姑且听我这个“员外郎”说一说我自己的心里话。

先来个小插曲。鄙人有一个小伙伴,基层法院的“员内君”,她所在的庭只有2名“员内君”,另一名是庭长。好多次她都向我吐槽,庭长经常以自己是岗位调整新接触民事案件,各方面还不熟悉为由,在案件分案环节把那些简单的案件留给自己,凡是涉及鉴定、扣押、查封、先予执行等“复杂”案件一律分给别人(当然就只能分给我的小伙伴了)。小伙伴对此敢怒不敢言,她一直期待着院庭长主动带头办案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这个插曲所描述的情形,想必在不少法院都会发生。以鄙人所在法院为例,2017年半年多时间已经过去,院长、副院长们确实是亲自办案了,但数量畸小。没有一定量的案件数,示范作用能有多大呢?法院同仁们、我的领导们、同事们,别怪我在这里揭自家的丑,我还是愿意相信,对目前法院工作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家都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去一一面对,首先是要承认问题的存在,其次才有可能采取措施去改进。

院长庭长带头办案的重要意义,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够感知一二,比如有利于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有利于法院队伍职业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但为何如此棒的制度设计在实践中难以贯彻落实呢?以我之见,一是院庭长尚未真正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脱身出来,二是入了额的院庭长依然保留行政职务,多少是个官,是官就难免会有一点点“官架子”,“挑肥拣瘦”的事情岂会不发生?

那怎么办?就这样子下去?显然不可!我想到的粗浅意见是——

院庭长要主动加强学习。一方面,有的院庭长已经较长时间没有深入接触案件,办案技巧上难免会有所生疏;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相继颁布和修改、出台的法律、司法解释比较多。对此,院庭长要主动以普通法官的身份加强学习,向书本学、向法律学、向身边的下属同事学,通过学习增强知识储备,提升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为办理案件打下基础。

优势组合,科学组建审判团队。院庭长办案要以法官身份与其他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要突出院庭长的业务专长,从专长领域入手,形成示范效应后再考虑拓展到新的领域。人员组合上,切忌“凑人数”组合,应当由共同擅长领域的法官与院庭长进行搭配,形成强强组合,确保审判工作的高效、高质。

科学分配院庭长承办的各类案件。案件数量上,要严格落实上级法院有关院庭领导承办案件数的相关规定,不能少分案或拒绝接收案件,确保实现“保底向上”。案件的难易程度上,院庭长办案不应走形式,专挑简单的案件来承办;而是要主动申领重大、疑难、新型案件,既要加强理论攻关,又要强化实践探索,以精湛的办案能力在重大、疑难、新型案件上形成示范和引领作用。

其实大家伙的目标很明确,齐心办案、尽忠履职、司法为民。而在此之前,干警们还特别期待——院长庭长,请身先士卒带领我们奋勇向前。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