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全国政协委员呼吁:给基层干部群众“吐槽”管理部门的机会!

发布时间:2020-05-26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来源 :发言实录源自新华网,公选王编辑整理、公职人员

不了解体制的人,有的有一种错觉,觉得当公务员是非常轻松的工作,在部分人眼里,公务员就是一杯茶、一份报纸,整天没啥事做。
这种认识与公务员队伍中忙碌的实际根本不符。
大部分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5+2,白加黑,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证。可以说,加班加点的工作是常态。

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多次发文怒批无节制加班掏空年轻干部生命!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提倡发扬无私奉献、夙夜在公的精神,但不能以牺牲干部职工身体为代价,既伤害了个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了家庭和睦。

刚刚,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呼吁:给基层干部减负!基层不怕辛苦,怕的是乱辛苦,胡作为,费力不讨好!给基层干部群众“吐槽”管理部门的机会!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5月24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政协委员们走上主席台,进行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学梅发言的题目是“为基层减负需要坚持不懈抓下去”。她指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基层减负成果大打折扣,已经明令取消的报表又要求用微信形式上报基层干部呼吁减负,绝不是害怕辛苦,而是希望累得值得、忙得有意义。

李学梅建议,各级政府首先确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标准,把所属部门和下一级政府减负实效及群众满意度作为关键指标。其次变单向评价为双向评价,给基层干部群众“吐槽”管理部门的机会。

 

她还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管,严查向下推责的“甩锅”现象。

以下为李学梅的发言内容:

 

去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体现了党中央为基层减负的坚定态度。

 

一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考察调研轻车简从、深入一线听取群众心声,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不少地方也“对症下药”出台措施,基层负担过重问题普遍有所好转。

据北京的一位社区干部介绍,减负工作开展以前,由社区居委会开具的各种证明达70多项,现在减至7项,压缩了90%以上;以前各种报表种类繁多,现在减至9项;各类创建达标活动也明显减少,社区干部无不拍手称快。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减负成果大打折扣,已经明令取消的报表又要求用微信形式上报……如此等等,再一次暴露出形式主义的顽固性。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员文章,公开批评“表格防疫”等形式主义现象。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也因防疫工作不力被撤换。就在上个月,中办又印发了《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进一步凸显了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期,我就基层减负问题做了一些调研。一位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反映,北京的社区居委会一般是5至9名干部服务一两千户居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这次防控疫情,所有社区干部从大年初二开始停休,连续100多天没有休息,她本人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包括在小区门口执勤和挨家挨户摸排疫情等等。尽管如此,大家没有一点儿怨言。

图片来自网络

 

他们表示,基层干部呼吁减负,绝不是害怕辛苦,而是希望累得值得、忙得有意义。

 

他们认为,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乱作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群众真正需要的事情上。

 

他们希望,疫情过后接踵而来的不再是旨在体现各部门政绩的考核评比和表彰,而是转作风、稳心态、促发展。

 

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服务业小微企业表示,他们最急需的是尽快弥补损失、恢复元气,最担心的是有关部门为体现作为而开展耗费企业大量资源和精力的督查检查活动。真可谓,基层减负,连着千家万户,关系民心向背。

 

为此,我谈三点意见。

一是充分考虑基层减负的实际需要,把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抓细抓好。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任务,真正落实好,对于实现基层减负常态化非常重要。因为,体制机制完善了,上面的“千条线”才可能减少;政府职责和组织结构优化了,社会资源得以共享,基层干部才能告别无谓的重复劳动。这里的关键在于,各方面的改革都能把基层减负问题考虑到。

 

二是牢牢抓住考核评价机制这个“牛鼻子”,优化政府部门和干部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

建议各级政府首先确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标准,把所属部门和下一级政府减负实效及群众满意度作为关键指标。其次变单向评价为双向评价,给基层干部群众“吐槽”管理部门的机会。因为改革举措实不实,减负实效怎么样,基层最有发言权。

 

三是加强对减负过程的监督。

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管,严查向下推责的“甩锅”现象。建议新闻媒体进一步推广减负经验,加大对反面典型曝光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建议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把落实基层减负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助力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让基层组织不断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