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一番讲话,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让人不禁要拍手称快。
事实上,这几年我们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把民生放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虽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也是报告的“主旋律”,但是从整体上看,“四个全面”本身就涵盖着方方面面事关重大的民生问题,是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的战略抓手。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享受“念书”机会,剑指“看病贵”难题、让“居者有其屋”、提高“居住证”含金量、“精准扶贫”、让社会保障网更加“可依靠”、工资制度将向基层工作人员倾斜……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扶贫到户籍制度改革,处处透着民生关怀,体现着政府对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关切和具体行动。
“向惠民生要潜力”、“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加强民生保障”……过去的一年,“民生”在政府工作中的“权重”一再提高。“改善民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新的一年,民生规划更加清晰可见,民生数据更加让人欢欣鼓舞。数据传递的是政府着意让13亿民众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诚意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勇气,展现的是党执政的宗旨信念和奋斗情怀。(中安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