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比起工资,房子才是衡量你经济地位的更可靠指标

发布时间:2015-08-27      来源: 政见    点击:

 

图片来源:腾讯图片

 

摘要
 
 

 

计划经济时代微小的工资差距掩盖了真实的收入不平等——住房面积的差异。领导干部住房的官方标准超过 90 平米,而普通工人家庭的官方标准仅为 42 平米。

 

张友浪

/ 政见观察员

 

国家 GDP 连年快速增长,你的收入实际上涨了多少?比起其他人,你的经济地位实际上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找到一套合适的收入衡量标准。社会学家宋曦和谢宇指出,相对于工资水平,住房面积可以更好地衡量中国近几十年来收入分配的变迁。通过对全国性家庭调查数据的分析,他们发现,政治背景(如干部身份)对家庭住房面积的影响不断减小,而市场化因素(如教育经历)越来越能决定你是否能住上大房子。

 

社会学家倪志伟在 1989 年提出了著名的市场转型理论。该理论预测,中国经济改革的最终结果是,对于社会而言,市场将逐渐代替政治权力在资源分配中占主导地位;对于个人而言,人力资本将代替政治背景成为决定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要因素。

 

然而,这一理论被提出来后,受到众多学者的质疑(参见政见团队之前对这一争论的详细介绍)。对倪志伟的反驳往往是基于从实证数据中发现的相反结论,即:政治权力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减小。

 

芝加哥大学的宋曦和密歇根大学的谢宇指出,这些争论产生的根源可能只是因为衡量资源分配的标准弄错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平均主义和刻板教条的影响,人们帐面上的工资差距很小。基于人们的工资数据, 中国的基尼系数在 1970 年代末为 0.16 左右,在 1990 年代超过 0.3 ,在 2010 年超过 0.53。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分配真的有那么平等吗?

 

两位研究者指出,微小的工资差距掩盖了计划经济时代真实的收入不平等——住房面积的差异。当时的主要资源分配方式并非是帐面上的工资收入,而是具体的实物或服务,其中最具价值的就是公共住房。一个人的住房面积取决于工作单位和他/她本人的行政级别。例如,领导干部住房的官方标准超过 90 平米,而普通工人家庭的官方标准仅为 42 平米。这种地位差异是巨大的,尽管他们帐面上的工资差距并不大。

 

到了 1980 年代,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和鼓励劳动力流动,中国开启了住房商品化改革。1988 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住房会议,批准职工从单位购买已经建成的公共住房。1998 年,国务院下令全部国有单位停止为职工建设任何新的公共住房,但可以为愿意购买既有公共住房的职工提供补贴,并鼓励职工直接从市场购买新的商品房。这些措施的结果是,市场逐渐成为了提供住房的主力军:在 1986 年市场只供给了 13% 的住房,而在 2006 年提供了 72% 的住房。由于市场为住房都提供了价格标准,因而住房愈发成为显性的财富象征。

 

然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住房不平等情况并未改善,只是受益人口的构成情况发生了变化。在新时期,影响住房面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些人会获得更多的住房面积?两位学者对 1988、1955 和 2002 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家庭总收入、受教育年限对家庭住房面积的影响不断增大,而在政府工作和干部身份对家庭住房面积的影响不断减小。因此,该研究似乎为倪志伟的市场转型理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但是该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值得进一步检验。首先,设计指标的效度有限。“房子” 之间的差异并不只反映在家庭住房面积,还包括住房套数和住房价格。其次,时间上,该研究结论暂时只适用于 2002 年以前。2003 年以后房价暴涨,限制了普通人的购房机会,而特权家庭则可以成功投资购房,方式包括利用政治资源获得更多的折扣、更方便的银行贷款、内部消息,甚至是通过卖出之前的公共住房来取得投资资本。最后,空间上,研究数据只覆盖了城市,并未包含农村,因而不一定能反映农村的经济分化情况。

 

简言之,该研究提出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思路,但并未终结有关中国市场化转型的争论,我们需要更新更全面的微观数据作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Song, X., & Xie, Y. (2014). Market transition theory revisited: Changing regimes of housing inequality in China, 1988-2002. Sociological Science, 1, 277-291.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