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沉睡”让民生如何激活?
发布时间:2015-08-31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昨天,审计署发布了“2015年7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透露有22个省份及2个部门存在资金沉淀和土地闲置问题,涉及资金564.47亿元、闲置土地3.6万公顷。据悉,7月份的跟踪审计,着重审查了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情况,这是当前财政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8月29日《京华时报》)
“沉睡”资金达564.47亿元、闲置土地达3.6万公顷,数字骇人听闻。这只是审计署7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但存在问题的却涉及多达22个省分及2个部门。可见,财政资金及土地闲置问题绝非偶然或个别地方的问题,呈现范围呈现出大纵深、大面积的现象。
造成大量财政资金“沉睡”和土地闲置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客观上讲,这是一种极不健康可持续的管理和发展方式。一方面,这必然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土地利用率下降甚至达不到基本标准,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造成急需财政资金和土地使用的地方或领域出现发展上的停滞甚至倒退。另一方面,这也必然导致许多涉及民生的项目不能及时得到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财政资金的“沉睡”实是让民生项目“瘫痪”,最大的利益受损者无疑是群众。
财政资金“沉睡”该让民生如何激活?一分钱的民生支持资金或许也能激发成几何倍数的民生放大效应,产生的惠民利民效益是令人期待的。更何况是数百亿的财政资金?分析财政资金“沉睡”和土地闲置原因,不得不说存在内外因素。一是财政资金及土地使用管理不科学不合理。此次审计署的跟踪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严峻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及早及时的解决。财政资金存量回收不完整、财政专户结存的财政存量资金未及时盘活和未及时分配下达、土地规划调整变化和用于抵押贷款,由此导致大量资金和土地沉淀。二是未能将政策落实与地方实情有效联系起来。没有有效的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相应配套措施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特别是针对地方具体实情具有复杂性、地方性,没有因地制宜的细化相关政策和措施,导致执行落实政策和措施时产生不适应、推进遇到阻滞。三是大批工程项目仓促上马,缺乏充分的前期论证,规划缺少科学性与全局性,部门和地方意见不一、协调不力,导致部分项目推进迟滞,这也是造成部分财政资金“沉睡”和土地长期闲置的重要因素。
无疑,“跟踪审计”成效显著,验证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作用。显然,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各方面领域尤其是民生项目的财政投入不民加大,各级审计机构的“跟踪审计”日益必要。让财政资金避免“沉睡”得到激活实现利民惠民,还需拟定政策、实施项目前作充分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政策、项目落实中加强监管并因时制宜的科学调整;必须加强对相关财政资金使用及土地使用的监管及公开,接受审计机构和其它监督机构的严密监管,既要避免资源“沉睡”又要预防腐败滋生。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
621114
邮编:
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