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习惯于“过紧日子”才能保障民生为先
发布时间:2015-10-2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十二五”期间,海南财政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但支出方面却出现了对比明显的变化,政府支出“过紧日子”,民生领域在“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的原则下,“做精细账”“该花就花”。(新华网 9月27日)
作为执政为民的政府,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民生是根本。只有把民生放在首位,国家安宁才有强大而厚实的根基。经过全国人民群众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这是全国各族人民辛勤付出的结果,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特别是针对我国现在还有一亿多的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的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的现状,政府不能丢弃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得习惯于“过紧日子”才能保障民生为先。
政府“过紧日子”是重返政治常态。“紧日子”相对于以前的“好日子”而言。前些年,一年公款吃喝开销就达几千亿元,公款浪费现象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在收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必然会挤占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这样的“好日子”早就该断绝了。不忘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央出台了“反四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建立起应有的政治新常态。
“过紧日子”,只能紧政府不能紧民生,不能停留于“喊口号”。要实实在在做到“厉行节约,未雨绸缪,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严格控制经常性人员支出和一般性项目支出。”在像海南省这样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地方尚且如此,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地方则更应该如此,在财政上若不能做到开源节流,至少也应该做到减少政府三公经费支出从而保障民生不减。(文\弘于)
(作者:陈泓宇 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邮编:
621000联系方式:
13890459067 QQ邮箱:
425095862@qq.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