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智兼顾”挑起扶贫重担
发布时间:2015-11-06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刚刚结束不久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在扶贫领域的目标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1月5日新华网)
我国的扶贫工作大致可以分为普惠式扶贫、针对性扶贫、城乡统筹规划扶贫三个阶段。普惠式扶贫是要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其范围广、政策活动性大,是可以通过我国人民勤劳的双手实现的。尔后的针对性扶贫,则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的对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施以资金、政策,让一部分贫困地区试点让其富裕起来。然而要城乡统筹规划让农村贫困人口都摆脱贫困,只靠他们的双手,行吗?
我们农村的贫困人口是勤劳勇敢的,他们起早贪黑、艰难苦做,他们不辞劳苦、日晒雨淋,他们不断地用双手创造自己的明天,然而面对他们的却是土地的贫瘠、盐碱化、荒漠化,他们用他们体力换来的未必就是他们所期望的硕果累累,他们艰难竭蹶,他们只靠双手来脱贫似乎有点不切实际。
因此,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让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摘下贫困帽子脱贫,就必须保持体智兼顾。
扶贫要扶体。“体力”是指农村贫困人口群体的权利、利益等。“体力”的开发,就是要保障贫困人口就医的权利,关注他们因打工而患的职业病并创造职业病治疗条件等。一些职业会因辐射、烟尘致癌,而癌症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十分大,轻则倾家荡产,重者家破人亡。而“体力”的开发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打工拿得了工资、看得了病,养的了老,让他们能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家园。
扶贫要扶智。“智力”的开发,不在是以县为单位,是让所有的贫困人口充分享受到义务教育,发展、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比如,要在盐碱化的土地上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除了勤劳则还需要科学资源,需要专家研究出适合盐碱地生长的作物。而智力的来源就在于教育,在于抓学校的培育,要将优秀的教育队伍、丰富的教育资源向学校倾斜,要让贫困人口的自己学成归来,用智慧建设自己的家乡,守住自己的文化。
“体力、智力”的开发缺一不可,体力的开发可以为扶贫提供资源,智力的开发可以为扶贫提供保障。但是,它们都需要党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投入资金、资源,需要制定方针、政策。
如果说体力是扶贫的杠杆,那么智力是扶贫的支点,只有体智兼顾,才能撬起扶贫的大石,才能挑起扶贫重担,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作者:雅麟
邮箱:
455287781@qq.com
邮编:
621116
地址:三台县景福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