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扶贫开发容不得半点“粉刷”

发布时间:2016-02-1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如果发现未完成年度减贫计划任务,违反贫困退出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等六项问题的,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实行责任追究。(2月17日 新华网)
   扶贫开发事关人民群众根本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然而,脱贫也并非是一道加加减减的简单数学题。很大程度上,脱贫更像是在跑马拉松,越到后面难度越大,需要付诸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见成效。此次国家“发大招”剑尖直指扶贫开发中可能发现的6个问题,对个别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既指正也是警醒。
   脱贫任务自上而下、分地而治,本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但长期以来,由于有“贫困县”的特殊头衔,在政策上可以获得的诸多特殊待遇,部分地方政府便养成了等、靠、要的不作为思想,导致很多贫困县迟迟不愿“摘帽”,加之扶贫开发之路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在与其政绩、面子工程相悖的情况下难保有些地方不会剑走偏锋,以虚假手段欺上瞒下、谎报政绩,玩起“数字脱贫”游戏。当领导视察时,就提前将贫困现状表面“粉刷”一下,面子上过得去就行,而真正贫困户的贫困,却少有人去关心。如此脱贫极大地阻碍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正常推进,更使得大量扶贫资金难以有的放矢。
   扶贫资金能否用在“刀刃”上是扶贫开发的关键。目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常态。不少地方的扶贫力度也是前所未有,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但其中的一些怪现状也让人瞠目结舌。据报道,前不久广西马山县就“用心良苦”将财政供养人员、私家车主、个体工商业主设成了扶贫对象,冒领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而对于真正的贫困人口,他们却不管不问,虚报脱贫人数。可见在扶贫政策在执行以及监管体制上存在何等大的漏洞,该扶贫的没有扶上,不该扶贫的却肥猪添膘。如此荒唐扶贫,欺上瞒下,南宁市、广西相关部门都难辞其咎,理当被约谈。
   扶贫力度出现了偏差,扶贫资金砸错了地方,这些都是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尖锐问题。让贫困人口脱贫应是相关部门最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不应该是“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更不能变成权力自肥,那不仅无助于解决民生难题,只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和贫富差距,更凸显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广大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虚浮和应付。各级领导干部要立足精准扶贫、摸清情况,抱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抓实做、勇于担当,切实把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确保扶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琥珀)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