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给百姓的一份保障
发布时间:2016-05-10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还有机会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子。”5月5日,在
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困难群众王保荣正忙着收拾家当,准备搬入村里的廉租房。
王保荣今年56岁,和97岁的母亲冯树英一起住在一套土坯房里。由于房子风化严重,墙面已开缝,其中两间房已倒塌。“简单修几间房,至少要花七八万元。我和母亲都吃低保,危房改造每户只有7500元钱,靠我们根本建不起房子。”
类似的情况在铁炉村不算鲜见。过去由于交通落后,铁炉村比较贫困。1000余名村民中,大龄单身男村民达160多人。“这些群众大部分还住在土坯房里,居住条件十分落后。”铁炉村党支部书记涂先国说,很多土坯房根本没维修价值,这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去年,游仙区整合涉农民生项目资金,在铁炉村试点建设廉租房,并请专业设计公司设计户型。今年初,总投资40多万元的12套廉租房竣工。每套廉租房约40平方米,由一间卧室、厨房和厕所组成,并接通了天然气和自来水。
为确保让最困难的群众入住廉租房,村上制定了严格的入住资格:户籍必须是铁炉村,家里经济条件差,住房必须是土坯房且经鉴定是危房,“5·12”汶川地震后没有再建房,没有获得重建补助。
经过20多名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投票,6户困难群众获得了首批入驻资格。
为了减轻入住后增加的水电开支负担,村上还在家庭农场为这些困难群众寻找就业岗位,增加收入。此外,困难群众如果参与村上环保、巡逻等公益性岗位,还能用岗位津贴抵偿水电费。“加上电业局每月给我们贫困户的15度免费用电指标,根本用不完。”今年52岁的贫困户王成木说。(2016年05月09日 四川日报)
新闻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09/c_128969963.htm
小山村建起了廉租房这是一个吸引眼球的话题,是很多人一直的关注。廉租房是国家和当地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中低经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建的普通住宅,有社会公共福利和住房社会保障性质。
首先它的定义: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廉租房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由政府出资建好后,低租金给住房困难户,二是由政府发放租金补贴给住房困难户,由他们租赁社会房屋居住。
其次它的意义:廉租房是在新出台的国家房改政策中首次提出的一种概念。我国的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廉租房的来源主要是腾退的旧公房等。
目前我国廉租房的建设投入非常的稀少,我们的廉租房建设在全国还算是走在前列,即便如此,还是很难在众多的房屋需求中觅到廉租房的影子。地方政府对于廉租房的建设缺乏必要的动力,道理很简单,建设廉租房需要地方政府真金白银的大量投入,而建设商品房却会通过卖地地方政府聚敛大量的真金白银,这对地方政府的诱惑不言而喻。
廉租房的建设对于社会大众来说不能隔靴搔痒,极其严格的申请条件并不能解决目前的房地产困局,政府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使更多的人可以租用到廉租房,以满足最起码的住房需求。或许有人会说政府并不富裕,大批的建设廉租房有困难,君不见有多少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是可以不建设或可以缓建的。
小村庄的这一壮举是廉住房建设的一个好的开端,给广大百姓带去了一份保障。望相关部门跟随脚步,逐步普及,让更多的百姓得到保障。
作者:丹心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