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谈法品香 尘世留痕若水(总289期)
今天我在微言法谈群里说:做完这件事情,我会清空所有的订阅户,然后解散群或者更换群主。
这是真实想法。太累了。
累,原因很多。主要是累在心,累在失望。
婚姻里有冷暴力的说法,是指漠视对方不加理睬。据说那是最大的轻蔑。
在准备去黑龙江与黑龙江纪委监委同志见面,再一次详细地看起诉书、一审判决书、二审裁定书、情况通报、《法制日报》、《澎湃新闻》等资料,特别是一审判决书。
之所以想远涉东北,也是拒绝冷暴力。
“曲玉权死得太凄惨了。”耳边再次响起一位朋友的语音。
是的,死得太凄惨了,受了那么多委屈。
朋友们说安在是坚持正义。倒也不完全是这样。事情都是一步步来的。从与司法朋友的争论,到为了读者的信任,再到曲家的悲苦,再到……
讲过很多次了,不想再讲了。怎么去与黑龙江纪委监委主持下与相关人员辩论?
安在想列几个时间轴:案件当时的重要节点。诉讼过程的重要节点。舆情处理的重要节点。从变化中寻找规律找出问题拿出观点。结合数据与法条进行阐述。
重复一遍:安在不以刑罚结果大幅加重为研究、坚持的目的,但以启动再审、罚当其罪为目标。必须让相关人员,对民众的质疑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虽然在有的人看来是人微言轻,虽然在有的人看来是命若蝼蚁。
说实话,写下这两个词很不舒服。咋就人微言轻?咋就命若蝼蚁。
虽然确实如此,比如说安在如果这样对待群众被投诉举报,分分钟就会受处分丢饭碗。现在却是有人如此对群众,群众被约谈被封号被处理被警告。
这样的官威比朔州刘副主席更隐蔽却更坚固。灭之于无形,歼敌于千里。7维视角、V言警事、中国V能量、胖子陈越均中过招,春雨安在也被删过文被限制过功能。
没有谁敢公开场合直接赤裸裸说:我是高级领导干部,我是司法精英,我就高人一等!
公开场合不敢说的话,实际行为上却在做。口是心非,言行两张皮,打得是谁的脸?不是我等屁民的,而是党的公信力、司法的亲和力。
说到司法需要亲和力,有人可能不高兴,觉得折了大老爷的威风。会巧言说司法是威严的。是的,司法是威严的。却没有人去深究这威严难道是让人恐惧吗?
安在认为这威严从来不是因为怕,而是源自敬。而敬首先是心服。
亲其师方其信道。法治公开课的定位,使法律的规范作用与引导作用跃然纸上。
人生无处不考场,机关也无处不形象。
看不出哈中法的做法怎样令人心服。面对质疑露了一面就被骂得躲了起来数个月,关了微博,公众号也停了一段时间,开通后开始时断时续关闭留言。
安在很纳闷:这编辑需要多么玻璃心,原本也不放出留言,甚至连眼不见心不烦的耐心也没有。无声地说:就是恶心你,你能怎么样?
安在也做过微信编辑,既做过个人公号也做过官方公号编辑,面对每一条留言,从来是兢兢业业,有言必复。
这是因为,安在知道:没有虚空的组织,只有具体的个人行为。联系渠道设计的功能就要用起来,表明代表的态度。
一边喊着阳光、公开,一边傲慢置民意于不顾,摆出一幅:就是不鸟你,你能怎么样的姿态。
不能怎么样,只能坚持着要一个说法。就这样吧。想想这个说法会在中央督导组督导期间得到,既不意外也有点悲哀。
对,讲个明白。错,说个清楚。怎么就这么难?
难吧?让这种难不再难,这就是安在之所以一直坚持的坚持,也是留言黑龙江纪委监委后台要求在其主持下,与曲玉权案件具体办案人辩论的坚持。
安在才疏学浅,然朝闻道夕死可矣,求学请教的心还是有的。不怕被充分掌握信息资源具有真实办案实践的公检法办案人诘问,想想数月疑惑可以得解,居然在愤懑中有丝期待呢。
另外,也有点担心,万一在行前的电话问询中,得到了曲案准确接报处理过程的回复,那丧失了一次目睹风采聆听教诲的机会,多不好。虽然免了远程劳顿自付旅资还有风险的种种,,,
其实,真不想去。
整天讲群众路线,却连一个回复都如此难,更不要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何在。
我们要将什么样的国家交给未来?!
难道是:出警被明火执仗的凶徒斥骂:“你派出所能怎么的?”;被审理时父母的抚养费被以证据不足而不支持;结果出来后不被告知亲人;质疑时又被封口告黑状;再质疑直接给予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