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法治反腐为廉政强身

发布时间:2015-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点击:

  庄德水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今年“两会”,反腐如同往年一样,仍然是一个热门主题,受到与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这说明,反腐败依然在路上,社会公众关注反腐,不仅是在关注反腐本身的成效,而且是在关注反腐的新走向,期待反腐有新的举措。

  如果说今年“两会”有什么反腐亮点的话,个人觉得,“两会”回答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当前,靠什么继续推进中国反腐呢?”从李克强、张德江等领导人的报告和讲话中可以得知,“两会”给出了一个答案:法治反腐。可以说,今年“两会”积极回应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传递出了新的反腐信号。

  法治反腐的前提在于反腐立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今年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研究修订行政监察法。从世界反腐经验来看,法治反腐必须积极推进反腐败的国家立法,虽然各个国家的反腐败立法在模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反腐败国家立法是取得反腐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现实性上,反腐败立法不仅可以完善反腐败的顶层设计,让反腐败工作更具系统性和规范性,让不同反腐败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形成反腐败的法治思维共识,而且可以克服反腐败的操作性障碍,解决不同法律法规的相互冲突以及法规与文件之间相互“打架”问题,让反腐败工作更好地走上法治化轨道,形成用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新常态。

  法治反腐的核心在于约束权力。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据此,法治反腐旨在进一步监督和制约权力,让权力服从于民主逻辑和制度逻辑,让权力“不可”并进而“不能”再“任性”。

  不可否认,随着反腐败的深入推进,一些新的消极行为现象日益显现。在权力行使和运用方面,一方面,有些政府部门不愿意简政放权,表面上压缩审批数量,但实质上仍保留原有权力,并随意使用权力;另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消极行政,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不再有担当,表面上害怕权力可能产生的“麻烦”,其实质仍是想充当权力的奴隶。

  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早就提出:“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则进一步提出:“坚持依法用权,倡俭治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继续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可以说,法治反腐不仅要扼住权力的喉咙,束住权力的“任性”,而且要发挥权力价值,让权力回归其公共性本位,创造更多的公共利益。这也说明,法治反腐是有为的反腐。“有为”意味着法治反腐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权力行使边界将更为明确,一切权力行为将应有规矩。

  法治反腐是政治自信和政府诚信的直接体现。政治自信来源于新时期反腐败成果和社会公众对反腐败事业的支持。政治自信不是自我封闭和自我标榜,而是对依法治理国家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政府诚信是对推进反腐败的承诺,反腐败不是一时一地之事,而是关乎“四个全面”能否实现的关键一招。政府诚信要求把政府行为都纳入法治化轨道,坚决纠正政府越轨行为,正如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的:“一切违法违规的行为都要追究,一切执法不严不公的现象都必须纠正。”这也说明,法治反腐是有效的反腐。“有效”意味着法治反腐具有惩戒性和问责性,法律责任边界将变得更加清晰,一切违法行为将及时受到惩治。

  当然,法治反腐不能是空中楼阁,要善于总结新时期反腐败工作经验和成果。新时期反腐败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其中的执行成果应当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提升至国家法律的高度,强化其执行的刚性。更重要的是,法治反腐要采取开放态度,善于借鉴国际反腐败法律的精神,并将融入本土性反腐败法律体系,以本土性经验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

  法治反腐已迈出新的步伐。



(责任编辑:ZIDONGGE)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