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习近平:腐败往往始于几杯酒几张卡

发布时间:2015-03-17      来源: 中国交警网    点击:

核心提示: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下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走基层”。上海团、江西团、广西团、吉林团,面对几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省份,他除了有针对性地谈感受,也同时说到一些共性的发展问题。对于反腐话题,习近平讲道:“可以说所有腐败问题,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从不讲规矩开始的,从违反纪律开始的。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一失足成千古恨”。

原标题:习近平两会“走基层”,最牵挂四件事

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下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走基层”。上海团、江西团、广西团、吉林团,面对几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省份,他除了有针对性地谈感受,也同时说到一些共性的发展问题。这次两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小厨,有机会现场聆听总书记的一系列谈话。经过小厨这几天认真梳理,发现有四个高频词非同一般,诸位可以从中看出习近平的牵挂和关切。

这是一篇较长的独家报道,先给大家透点猛料。以下两点可都是总书记在两会上说的,但你在别的报道中肯定没见过:

1、“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2、“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一失足成千古恨。”

还有更多独家内容,大家耐心慢慢往下看吧。

第一件事,扶贫

扶贫这事,且听咱们从头道来。当年著书《摆脱贫困》,习近平身体力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而今,他牵挂着广袤大地上的“老乡们”。上任两年来,无论去哪个省份调研,都忘不了看看当地的贫困户。

下团组前,小厨就推测,肯定会讲到这件事吧。两会临近结束,再回头想想,精彩的一幕幕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经典又难忘。

1、全面小康进程中,很是上心:减少贫困人口

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了扶贫,原话是这样滴: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几次会上,他都在“倒排工期、算明细账”。“两个一百年”中,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全国贫困人口7000多万,一年解决1000万,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总得来讲,我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同时,也非常重视在实现目标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其中一项就是扶贫。”

总书记的言谈中传递出了党中央工作重心的强烈信号。如果地方基层领导干部,再去忙着以GDP论英雄而让扶贫工作往后排,是不是太任性啦?!

2、扶贫工作过程中,很是担心:打水漂、看盆景、狗熊掰棒子

最后一公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会不会流于空洞口号?钱会不会打了水漂、滋生腐败?几次下团组,小厨一次次听见习近平强调,要“扶真贫、真扶贫”。说白了,就是希望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因为他“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

几次审议中,他生动的语言太接地气,现场我们奋笔疾书,恨不得第一时间告诉大伙。回顾这三个“不”,经典永远不过时:

第一个,不要狗熊掰棒子、贪多嚼不烂。吉林团审议时,他讲到“一诺千金”四个字,特意加重了语气:“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向前走。要发挥钉钉子精神,每一件事都要一抓到底,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

第二个,不要看盆景。从基层走出来,盆景、作秀瞒不了他的眼睛。在广西团审议时,他说,“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第三个,不要打水漂、手榴弹炸跳蚤。

扶贫的钱,是点对点地落到了贫困户身上?还是去修了“白宫”、“长安街大道”?习近平对于扶贫的钱,眼睛可是揉不得一丁点沙子。他要求,精准扶贫,立下扶贫“军令状”,到户到人,扶到真贫的身上。

3、各地区扶贫工作,很是关心:革命老区、民族地区

江西有革命老区,广西是民族地区。对这两个地方的扶贫,习近平惦记得很。“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决不让一个群众掉队”,听,多振奋、多鼓舞!就是在两个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

做好扶贫工作,得有着眼长远的科学方法,有两件事他格外上心:

一件是教育的事。在广西团谈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他说,要抓好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把更多教育的钱投往西部、投往老少边穷地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还有一件是干部的事。他着眼于扶贫到位和干部培养相结合。好干部、后备干部就是要放在艰苦的地方、困难的地方,去磨练、培养他们。从黄土地上走出来,他对哪儿才是培养干部的最厚实土壤,看得很透亮。

第二件事,生态

2015年全国两会,无论是参加上海团、江西团,还是参加广西团、吉林团,习近平次次都要讲的一个主题是生态环境。

建设一个美丽中国,是习近平的梦想。这里面,既有对自然生态的念兹在兹,也有对政治生态的战略思虑。

1、发展进程中,最不能容忍: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

话说3月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暖意融融、笑声朗朗。

讲到江西自然环境,习近平信手拈来,现场诵诗两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同江西老表们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看得出来,生态环境在习近平心目中杠杠的位置了吧。

今天,很多人都知道他非常看重生态环境,对习近平的“两山论”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如果你只知道“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一句,就想贴上“铁粉”标签,可还不够呢。完整的表述是这样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无论是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常常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有多少次呢?想体现出“铁粉”的专业素养来,一定要记住啦,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差不多半个月就有一次哦。那些还想着走老路子,通过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可要赶紧调整思路、跟上步伐,等到被当头一棒才醒悟,那就晚啦!

2、保护过程中,最不能容忍:先污染,后治理

3月5日,人民大会堂上海厅。讲到环境问题时,习近平格外关注。“空气质量优良的能占多少?”“70%。”这时有人插话说:“有时候是靠天吃饭。”笑声中,习近平接话说:“不能只靠借东风啊!事在为。”习近平对环境治理很上心,各级干部不容懈怠。

当然,他更愿意看到的,是保护优于发展,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

习近平谆谆嘱托,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是走不通的,“生态等到污染了、破坏了再来建设,那就迟了。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能手软”。

3、对政治生态,最不能容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自然生态重要,政治生态同样重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做的最能提振全党全国人民精神的事有哪些?你可能要说了,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强力纠“四风”,铁腕反腐败……要小厨说,就在一个“严”字,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

这不,参加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再次敦促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他说得很重:

作风无小事。他说,可以说所有腐败问题,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从不讲规矩开始的,从违反纪律开始的。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三件事,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四个代表团所处省份,恰好是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有穷有富,却都面临个大事:转方式、调结构,积极适应、主动引领新常态。

想知道最新的中央精神?好好学习习近平下团组讲话准没错!字里行间都是学问。

1、转型过程中,放心不下的是:任性惰性。

巧用网络流行词,不是第一次了。几个月前让“APEC蓝”亮相国际舞台;这一次,一听他巧用“任性”二字,代表们都很欢乐了。但事情却欢乐不起来。

“老常态、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在经济发展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上海团审议时,说到这,他幽默一句:“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

任性、惰性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

对沿海发达地区来说,是不进则退。他寄语上海,要只争朝夕、快马加鞭向前推进。

对老工业基地来说,是“二人转”。吉林团审议时,他说: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他进而借用“加减乘除”的比喻,警告不能偏离跑道。

对于新常态进程中,官场上的两个惰性任性心思,习近平看得很清楚。一个是为官不易,一个是腐败挡路。江西团审议,听到江西取得的成绩,他斩钉截铁地说:“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

2、转型过程中,立志推动的是:创新驱动。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于“创新驱动”,两年来习近平常提常新。此次选在上海团重点说这事,可是“大有来头”。

“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习近平对上海的定位。作为领头羊,如果上海还不能走在世界前面,中国谈何容易?“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他的这句名言,让代表们听得个个心潮澎湃。

上海自贸区还是个新生事物,制度创新许多方面还有巨大潜力和空间。小厨听会中,有两个词印象很深刻:

一是,“孤岛现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创新中的“孤岛现象”。

一是,“不能落伍”:世界各国都在抢占未来创新先机,中国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赢得主动和优势。

3、转型过程中,殷殷嘱托的是:优势转换。

优势转换,要巧劲,也得靠本领。习近平现场帮着省市“出谋划策”。

广西,如何把区位优势转换成发展优势?

“一带一路”沿线地域,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酝酿。习近平把广西摆在全国棋盘上的“衔接”位:“一带”和“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篇文章怎么做好做足?关系到广西今后能否有大发展;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趁势而上。

尊重客观规律,拔苗助长、瞻前顾后要不得。他的话说得实诚,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关键是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开放中寻求交流合作,在竞争中争取先机主动。

吉林,如何把基因优势转换成生产力优势?

“白雪换白银,换来了吗?”习近平这一问,吉林代表连连点头:冬季的航班超过了夏季。

传承东北创新创业、敢为天下先的N个基因,完成适应新常态的华丽转身,东三省的转型之路,其实就是一条优势转换之路。

去年东北经济增速整体下滑,有人称之为“新东北现象”,谈到这个问题,习近平透过现象看本质:要靠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障碍,把老工业基地蕴藏的巨大活力释放出来。

 第四件事,三农

“三农”问题是习近平的老本行了。延安插队,正定下乡;耕耘福建,主政浙江……走到哪,总离不开一个“农”字。他撰文直陈,题目就叫《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两会期间,问计于农,“三农”的3个大课题,他亮出明确答案。

1、课题之一:是否淡化农业?

有种说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那……是不是此长彼消、淡化农业?吉林团审议时,习近平反驳了这种观点:“不是要不要农业的问题,而是新形势下如何迎难克坚、抓好农业的问题。”

为何如此重视农业?小厨一路听下来,着眼点有二:

一是,向历史去看,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上。历史上,中国曾经解决了几亿人的温饱。更何况,农业不仅是支柱产业,也是咱们出口的大户。重视农业,必须有这样的战略清醒。

二是,向未来去看,“两个一百年”,奔向全面小康过程中“四化”举足轻重。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相对而言,农业现代化是其中的短板。而越是哪方面的工作不是那么牢靠,越是要重点抓好哪方面工作。农业现代化必须摆在重要位置。

2、课题之二:怎样保护土地?

当过7年农民,对脚下的土地有着深厚感情。“三农”问题中,他对土地保护投入了更多关切的目光。

审议时,听到代表说起农业,习近平很专业:“重金属污染情况怎么样?”“黑土地每年减少多少?”“秸秆还田还是一种模式吗,焚烧比例占多少?”“土地流转率有多少?”问得细、问得深,代表们答得也爽快。

中国的粮食产业必须发展,耕种的土地必须保底线、保红线。几天的会听下来,感觉他尤其惦记以次充好的问题。“我们的高产稳产田不要破坏。”“形成有机的活土层要靠多长时间的积累?”……现场简直就是一场农业专家在对话。想起他前不久在陕西调研的时候,也反复叮嘱,一定要解决以次充好的问题。

3、课题之三:如何创新机制?

是“三农”的实干家,也是理论家。他曾经带着陕北的乡亲们打沼气,也曾在博士论文中研究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吉林团审议时,习近平讲到了中央近来出台的供销社改革意见。

会不会是太专业的小众话题?

你可能不知道,听说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曾经聘请在正定工作的习近平当特约研究员。每年一号文件起草前,经常要把他和几个地方干部请过去,介绍农村情况,研究农村政策。

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供销社。那时候就在研究怎么用供销社作为主渠道搞双层经营的“统”这个问题。

而今,思路一脉相承,机制却在不断创新。供销社本身就是和农民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习近平强调,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这些天,习近平下团组“走基层”,一个个接地气的现场问答,刷新你我的电脑屏幕,也刷新地方发展的惯性思维。总书记牵挂的这些事,给各级领导干部划了工作重点,不正是“四个全面”的生动缩影么?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